第145章 颙琰受教(4/6)
颙琰可能对他们的权势构成威胁,便暗中谋划着如何打压颙琰。和珅此人,狡黠多端且善于揣摩圣意,在乾隆朝深得宠信,权势滔天。他纠结了一帮党羽,时常在乾隆面前旁敲侧击,试图诋毁颙琰。
一日,宫中举办宴会,群臣齐聚。和珅在宴会上佯装醉酒,趁着众人兴致正高,话锋一转,说道:“殿下此次山东之行,听闻颇为尽兴,想必也见识到了不少奇闻异事。只是,听闻殿下在曲阜与孔家众人交流甚欢,不知都探讨了些什么治国理政的高见啊?”和珅表面上是好奇询问,实则话里藏刀,意图试探颙琰,若颙琰回答稍有不慎,便可能被他抓住把柄。
颙琰心中明白和珅的险恶用心,却并未慌乱。他微笑着缓缓说道:“和大人,此次曲阜之行,本皇子与孔家众人探讨的,不过是些儒家文化中关于仁爱、礼义之道。在本皇子看来,治国理政,应以民为本,施仁政,倡礼义,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。这也是圣人留下的智慧,本皇子不过是略加领悟罢了。”颙琰的回答不卑不亢,既表明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尊崇,又巧妙地避开了和珅的陷阱。
和珅见颙琰应对自如,心中暗自恼怒,但又不便发作。他眼珠一转,又说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,只是这儒家之道虽好,可在这复杂多变的朝堂之上,光靠仁义怕是难以服众啊。还需有些雷霆手段,方能震慑群臣。”和珅这话说得隐晦,却意在暗示颙琰过于仁厚,不适合在朝堂生存,同时也是在试探乾隆对颙琰的态度。
乾隆坐在主位上,听到和珅此言,微微皱眉。他看了看颙琰,又看了看和珅,心中明白和珅的心思。还未等乾隆开口,颙琰便笑着回应道:“和大人此言差矣。雷霆手段固然重要,但一味地以威服人,恐非长久之计。唯有恩威并施,方能让人心悦诚服。就如同治理国家,既要以律法约束百姓,更要以仁政安抚民心。”
乾隆听了颙琰的回答,心中暗自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。他开口说道:“琰儿说得不错。治国之道,讲究的是平衡。仁义与威严,缺一不可。你们身为朝廷重臣,都应深谙此理。”和珅见乾隆如此表态,心中虽不情愿,但也只能暂时作罢,表面上还得对颙琰的言论表示赞同。
经此一事,颙琰更加明白朝堂斗争的险恶。他深知,仅凭自己的力量难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