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颙琰受教(2/6)
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,寓意着孔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。众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,仿佛在舌尖上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。
晚宴结束后,颙琰对此次曲阜之行感慨万千。他紧紧握住孔繁德的手,诚挚地说:“此次曲阜之行,让本皇子大开眼界,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。孔先生及孔氏族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坚守,令人钦佩不已。儒家文化犹如一座巍峨的宝库,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,本皇子定当好好学习,将其运用到日后的治国理政之中。”孔繁德赶忙说道:“殿下谬赞了,传承圣人之道,是我孔氏族人义不容辞的使命。今日能得殿下莅临,实乃孔家之幸,也是儒家文化之幸。希望殿下日后能多多关注儒家文化的发展,为其传承与弘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。”
颙琰在曲阜停留了数日,期间与孔家后人及当地文人雅士频繁交流,深入探讨儒家文化。他们围坐在一起,或慷慨激昂地辩论,或娓娓道来地分享,思想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,让颙琰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。在离开曲阜时,颙琰对孔繁德说:“曲阜之行,将成为本皇子人生中难忘的经历。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日后若有机会,定当再来。”孔繁德率领孔家众人,一直将颙琰等人送至城外,挥手作别。
离开曲阜,我们没有再次回到诸城,而是踏上了回京的路。一路上,颙琰思绪万千,他回想着在山东的所见所闻,心中对治国平天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但是,颙琰突然问了一个刘墉很难回答的问题:“刘大人,请你实话告诉我,我有没有希望成为储君?”
颙琰的这一问,把刘墉问了个张嘴结舌。刘墉想了好一阵子说道:“殿下!这不是微臣能做主的事儿,更不是微臣应该判断的事儿。这是当今皇帝的家务事!臣不敢妄加猜测!”
“那!我该怎样做才能得到父皇青睐呢?这个你一定要告诉我,不准推脱!”颙琰换了一个方式,也就是让刘墉告诉他怎样做才能得到乾隆认可。
刘墉认真地想了想说:“按照当今皇帝的意思多做事、少说话,多听别人说、少与人争执,或许能在朝堂之上站住脚。另外,千万不能形成党争,不然则会万劫不复!”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