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刘墉辞官(5/6)
会遭受旱灾,农田灌溉成了大问题。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生计,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,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。
颙琰将这些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,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为百姓做些实事。
在山东的日子里,刘墉带着颙琰四处走访。他们去了当地的集市,了解物价情况;去了学堂,关心孩子们的教育;还去了一些手工作坊,考察民间的手工艺发展。
有一次,他们来到一个陶瓷作坊。作坊里,工人们正熟练地制作着陶瓷器具。那精美的陶瓷,从泥土到成品,每一步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。
颙琰拿起一个刚烧制好的瓷碗,仔细端详着,对刘墉说道:“刘大人,这陶瓷如此精美,若能让更多的人知晓,或许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收入。”
刘墉点头称赞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。为官者,不仅要关注百姓的温饱,还要想办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,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。”
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,当我们准备回京的时候。刘希鹏提出要和我们一同进京,目的是想混个一官半职的,这下让刘墉怒火冲天。刘墉让他跪在祖宗牌位前,手执戒尺狠狠地打在刘希鹏的后背上,边打边说:“你这个不长心眼儿的东西,不想着在家好好劳作,陪着你娘,倒想着做官来了!你知道做官的难处么!”
他的这一通打,谁也拦不住,疼得刘希鹏呲牙咧嘴的。正在此时,门外来了个五十多岁的女人,看到此景,上前一把将刘墉手中的戒尺夺了下来说道:“好大的官威呀!自从你做了官,你给孩子们带来了啥好处,嗯?孩子们按照你的意思,在家里夹着尾巴做人,从不敢说他的父亲、爷爷是当朝宰相刘墉的后人,就如同是个普通的百姓,有时候还不如一个普通的百姓呢!在家乡受了气,还得我这个做姑奶奶的出面给孩子们撑腰,你凭什么打骂孩子们?嗯?”
这位女人劈头盖脸地一顿骂,把刘墉骂懵了,我在一旁也愣住了。这是谁呀?这么厉害,进门就骂了刘墉一通。当刘墉询问道:“这位女子,我不认识你啊!你干嘛这么霸道?管我们家的事情?”
单莹嫂子赶紧说道:“这位是我们的小凤姑姑!你不记得了?”
“小凤姑姑?”刘墉疑惑地问道。
“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