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刘墉受屈(2/6)
颇为倚重的大臣,其才学、品行皆有可圈可点之处。但此次之事关乎重大,若不加以惩处,恐难服众。乾隆皇帝沉思片刻,说道:“刘墉,此次你犯下大错,本应严惩。但念你平日勤勉,且有振兴文教之心,朕暂不革你官职。但罚你闭门思过一月,期间不得参与朝政。德保,你恪尽职守,值得嘉奖。”
退朝之后,刘墉心中满是郁闷。他虽感激乾隆皇帝的从轻发落,但也深知此事定会成为他仕途上的一个污点。而德保,望着刘墉离去的背影,嘴角微微上扬,似乎对自己的参劾结果颇为满意。
刘墉回到府邸,闭门不出。他每日在书房中,反思自己的过错,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挽回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。他深知,自己若想重新获得乾隆皇帝的信任,必须做出一番成绩。而此时,京城中关于刘墉未按规定行礼之事已传得沸沸扬扬,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。有人为刘墉叫屈,认为他是一时疏忽;也有人指责他对圣人不敬,罪有应得。
在刘墉闭门思过的这段时间里,朝廷中暗流涌动。一些与刘墉不和的官员,趁机在乾隆皇帝面前进谗言,企图进一步打压刘墉。而那些支持刘墉的官员,虽有心为他辩解,但也因乾隆皇帝的震怒而不敢轻易开口。
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,刘墉终于结束了闭门思过的日子。他决定主动出击,寻找一个机会,向乾隆皇帝证明自己的忠心与能力,挽回自己的声誉。而此时,一场更大的危机,正悄然向他袭来……
刘墉结束了一月的闭门思过,踏出府邸的那一刻,他深深吸了一口气,仿佛要将这一月来的郁闷都吐出去。
然而,刘墉重回朝堂,却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。一些官员看向他的眼神中,带着幸灾乐祸;而另一些平日与他交好的官员,虽眼神中透着关切,却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。刘墉明白,文庙之事对他的影响还远未结束。
早朝之上,乾隆皇帝看着刘墉,眼神中带着审视。刘墉心中一凛,赶忙跪地奏道:“陛下,臣已闭门思过一月,深知自己犯下大错。此次前来,恳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,让臣戴罪立功,以挽回之前的过错。”
乾隆皇帝微微点头,说道:“刘墉,朕看你态度诚恳。如今,江南地区频发水患,百姓流离失所。朕命你前往江南,督办治水之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