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刘墉受屈(1/6)
乾隆五十二年八月,京城的秋意已悄然弥漫,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。紫禁城依旧庄严肃穆,而在这繁华都城的一角,文庙正为一场重要的祭祀活动做着准备。
刘墉,这位以刚正不阿、才思敏捷着称的朝廷重臣,此次被钦点主持祭拜文庙的大典。文庙,乃祭祀孔子之地,承载着天下文人的敬仰与尊崇,这祭祀大典更是意义非凡,关乎着国家的文化传承与士子们的精神寄托。
清晨,天色未明,刘墉便身着朝服,神色凝重地来到文庙。随着天色渐亮,参与祭祀的官员们也陆续抵达。太常寺卿德保,身材修长,面容清瘦,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与冷峻。他对祭祀礼仪的要求极为严苛,眼中容不得半点差错。
祭祀仪式开始,乐声悠扬,香烟袅袅。刘墉在主祭位上,引领着众人进行各项仪式。然而,在一个关键的行礼环节,刘墉的动作却似乎与规定的礼仪稍有偏差。德保敏锐的目光瞬间捕捉到了这一细节,他的眉头微微一皱,心中暗忖:“刘墉此举,可是对文庙祭祀的大不敬?”
祭祀结束后,德保并未声张,而是悄然回到府邸,仔细查阅了相关的礼仪典籍,确认刘墉确实未按规定行礼。德保深知此事重大,若不及时参劾,恐有失朝廷纲纪。于是,他连夜写好奏折,将刘墉在文庙祭祀时未按规定行礼之事详细奏明乾隆皇帝。
第二日,早朝之上,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,神色威严。众大臣参拜完毕,德保出列,手捧奏折,高声奏道: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此次刘墉大人主持文庙祭拜,竟未按规定行礼,此乃对圣人的亵渎,对朝廷礼仪的践踏,恳请陛下严惩,以正纲纪。”
乾隆皇帝听闻,龙颜震怒。他素来重视礼教,文庙祭祀更是重中之重。刘墉身为朝廷重臣,竟犯下如此大错,实在让他难以容忍。乾隆皇帝怒目而视,大声问道:“刘墉,德保所奏,是否属实?”
刘墉心中一惊,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疏忽竟被德保抓住把柄。但刘墉并未慌乱,他镇定自若地出列,跪地奏道:“陛下,臣确实在行礼时有所疏忽,但绝非有意亵渎圣人。当时,臣心中正思索着如何振兴文教,一时走神,才犯下此错。恳请陛下明察,臣甘愿领罪。”
乾隆皇帝看着刘墉,心中五味杂陈。刘墉一向是他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