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开封水患(5/6)
周世荣点头应道:“大人放心,下官明白。只是这黄河水势若再不停涨,我们实在是难以支撑下去。”
刘墉深知问题的严峻性,他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,召集众人商议对策。营帐内,气氛凝重,众人都在为如何应对黄河水患而发愁。
这时,刘墉的师爷突然说道:“大人,我听闻黄河上游有一处支流,若能在那里修建一道临时堤坝,引一部分河水流入支流,或许能减轻黄河主河道对祥符县堤坝的压力。”
刘墉眼睛一亮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此计或许可行。但修建临时堤坝绝非易事,需要大量人力物力,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。”
周世荣说道:“大人,只要能减轻黄河水势,再困难我们也愿意一试。下官这就去组织百姓,听从大人安排。”
刘墉点了点头,说道:“好,立刻行动。我会让开封府继续调配人力物力支援我们。另外,派人密切关注黄河水势和上游支流的情况,一旦有变化,及时汇报。”
众人领命而去,一场紧张而艰巨的分流工程就此展开。百姓们在刘墉和周世荣的带领下,向着黄河上游的支流进发。他们带着工具和物料,怀着坚定的信念,决心为守护家园而战。
而在京城,乾隆皇帝也时刻关注着河南的情况。他不断询问着河南传来的消息,心中对黄河水患的担忧愈发强烈。
和珅此时却在心中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。他深知此次刘墉前往河南监督堤坝加固工程,若刘墉成功解决了黄河水患,必定会在乾隆皇帝面前立下大功。这让和珅心中嫉妒不已,他暗自思忖:“绝不能让刘墉如此轻易地出尽风头。”于是,和珅开始在京城中暗中活动,试图寻找机会给刘墉使绊子。
河南这边,分流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。百姓们日夜奋战,在支流上修建临时堤坝。然而,就在工程进行到关键时刻,却遇到了难题。支流的地质条件复杂,打桩极为困难,进度一度陷入停滞。
刘墉得知此事后,亲自来到施工现场。他仔细观察了地形,又询问了当地的一些老工匠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说道:“大人,这地下都是些坚硬的岩石,普通的木桩根本打不进去。得用特制的钢铁材料打造的铁桩,才能穿透岩石。”
刘墉听后,立刻说道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