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二次还乡(2/6)
砺和历练,将来如何担当大任?”
王爷放下茶盏,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然:“此次暗访,无需太有顾忌。你和刘安只管大胆去查,我派一个人和你们一同去。进来吧,方拜唐,和刘墉认识一下吧!”
只见方聚贤稳步走进客厅,向刘墉抱拳施礼,朗声道:“在下‘拜唐阿’方聚贤拜见刘大人!”刘墉一脸疑惑,连忙还礼,问道:“拜唐阿?下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‘拜唐阿’这样的官职呀!”
王爷见状,哈哈大笑起来:“你当然不知。别说你小小的刘墉,就连朝堂中的王公贝勒,甚至太子都不知道。这‘拜唐阿’并非普通官职,在大清时期,‘粘杆处’类似于大明朝锦衣卫一样的特务组织。‘粘杆处’的直接管理者是大清皇帝,第二、第三负责人便是皇帝最信任的人,比如咱这位和硕诚亲王和乾隆的小舅子傅恒傅中堂,再往下就是守在皇帝身边的‘粘杆侍卫’,直接受皇帝指派和传达秘密消息。而各地方的负责人便是‘拜唐阿’。”
刘墉心中一惊,这才知晓事情的严重性。面前这个方聚贤竟是江淮地区的总“拜唐阿”,其手下还有众多分“拜唐阿”听其指挥,怪不得大清皇帝总能收到各地“密折”。
王爷顿了顿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从今天开始,你刘墉算是其中一员,暂且接管傅恒傅中堂的位置,协同本王一起管理‘粘杆处’。在你暗访过程中,可以借助‘粘杆处’的力量清查各地,我大清的根基‘粮仓’绝不允许任何人动摇!今天之事仅限于我们四人知道,否则泄露信息,将会满门抄斩。可记下否?”
刘墉听了,只觉后背发凉,冷汗浸湿了衣衫。他深知自己已陷入一个巨大的旋涡之中,不干则祸及全家,干则危机四伏,当真是如坐针毡。
这时,王爷又从身后拿出一个包裹,递给刘墉:“这是我从皇上那里请来的团龙褂子和皇命金牌,必要时可以用上,以震皇威。还有就是,遇到想撼动我大清根本的特大要案,可不必经过本王,直接密奏皇上!”刘墉双手颤抖地接过团龙褂子和皇命金牌,交我收起,大气都不敢出。
王爷看着刘墉,语气稍缓:“刘墉啊,你是通过刘安和方聚贤让本王爷掌握了你的一切,又得到了傅恒傅中堂的暗中了解和乾隆皇帝的认可,才加入了‘粘杆处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