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边疆策义(4/6)
而此时,边疆准噶尔之事,亦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。傅恒统筹全局,调兵遣将,筹备粮草物资。刘墉虽在京城,亦心系前线,他常与傅恒书信往来,提供一些自己对局势的见解与建议。
傅恒在信中写道:“刘侍讲,你之谋略,于此次征伐大有裨益。如今大军已集,不日将出征,唯愿一战功成。”
刘墉回信道:“傅中堂,大军出征,当以稳字为先,相机而动,不可冒进。且要留意敌军之诈降与偷袭,后方补给线亦要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随着时间推移,出征之日渐近。京城百姓皆翘首以盼,盼大军凯旋。刘墉在翰林院中,望着远方天空,心中默默祈祷,愿大清之师旗开得胜,保边疆安宁,护百姓太平。
在这紧张的筹备期间,刘墉在翰林院也没闲着。他除了日常的侍讲事务,还被乾隆帝指派参与编纂一部关于历代边疆治理的典籍。刘墉与其他几位翰林日夜忙碌,查阅资料,整理文献。
一日,编纂过程中,一位翰林抱怨道:“这资料浩如烟海,且多有残缺,何时方能编纂完成啊?”
刘墉安慰道:“兄台莫急,此典籍关乎边疆治理大业,需慎之又慎。虽艰难,却也是我等为朝廷效力的良机,当耐心为之。”
他们从古籍中寻找历代应对边疆游牧民族的策略,分析其中的得失,为乾隆帝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历史参考。刘墉凭借其深厚的学识,常常能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提出独到的见解,使得编纂工作得以顺利推进。或论及汉时对匈奴之策,或谈及唐时与突厥之战,刘墉皆能侃侃而谈,引经据典,令众人信服。
与此同时,京城的物价因大军筹备物资而略有波动。刘墉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情况,向乾隆帝进言,建议从周边省份调配物资,平抑物价,并严查囤积居奇之人。乾隆帝采纳了他的建议,京城的市场逐渐恢复了稳定。刘墉亲自督查此事,穿梭于京城大街小巷,查访粮店商铺,确保政令得以有效施行。
刘墉还时常去拜访一些曾在边疆任职的老将,向他们请教准噶尔的风土人情和作战经验。这些老将们见刘墉谦逊好学,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知传授给他。刘墉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整理成册,送给傅恒。
傅恒收到后,回信感激道:“刘侍讲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