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刘墉轶事(3/6)
、此时的太后,许久不见刘墉前来请安,便派人打听情况。得知缘由后,太后告诉乾隆,表示此书并无大碍,不过是前朝康熙爷时期没落官宦子弟的些许不满,禁了便是,切不可寒了当今忠良之臣的心。随即又带人前往刘府探望刘墉。
太后见到伤痕累累的刘墉,心头一颤。无意中顺口说了句“我可怜的孩儿哟你可受苦了!”。机灵的刘墉听到这话,用尽全身力气爬起来给太后磕了三个响头,并说道“孩儿害娘亲惦记了,孩儿有罪”。就是这么一句感恩之言,刘墉和太后便成了母子,太后还把佩戴的朝珠赏赐给了刘墉。
那时,刘统勋担心刘墉再生事端,以家中老母无人照料为由,将刘墉遣回山东诸城老家。
这就是刘墉在回山东之前的经过,这些事儿,傅恒有所耳闻,只是有太多的内情不知道。
所以听到刘墉结结巴巴的回答后,他顿了顿,又道:“我对刘公子的过往有所耳闻,不知刘大人可否细细讲给在下听听?”
刘统勋看了一眼刘墉,缓缓说道:“既然傅中堂有兴趣,那我便简略说说吧。”他清了清嗓子,继续道:“墉儿自幼聪慧,熟读诗书,在他年少时,便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。”
刘统勋回忆起刘墉小时候的点点滴滴,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那时,他常被召入宫中,为皇上和皇后娘娘解闷,深得他们的喜爱。”
傅恒听得津津有味,插话道:“哦?如此说来,刘公子与皇上的交情颇深啊。”
刘统勋点了点头:“正是。雍正爷在位时,墉儿便与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相识,两人关系密切。后来皇上登基,对墉儿也是颇为赏识。”
刘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父亲讲述自己的过往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知道,自己能有今天,离不开父亲的教导和皇上的信任。
傅恒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难怪皇上对刘公子如此器重,原来还有这层渊源。”他看向刘墉,眼中满是赞赏:“刘公子,你可要好好为朝廷效力,莫辜负了皇上的期望。”
刘墉郑重地回道:“傅中堂放心,刘墉定当竭尽全力,为朝廷分忧。”
此时,夜已深了,傅恒起身告辞。刘统勋和刘墉将他送至门口,看着他离去的背影,心中各有一番思量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