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79年的第三产业精神(2/9)
哗啦响,"要是咱们食堂能让工人吃舒服了,说不定能多赚点?"
"不是多赚点,是能赚大发了!"陈暮抓起桌上的粗瓷碗,"假设这碗是咱们的米饭。工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天,浑身臭汗走进食堂,要是咱们板着脸递俩冷窝头,他们填饱肚子就走,下次还来不来?可要是给他们递把蒲扇、盛碗绿豆汤,让他们觉得‘这地儿把咱当兄弟’,他们不光自己来,还能带仨工友来!"
虎娃他爹挠着后脑勺笑:"陈村长,您这说法新鲜。可蒲扇要钱,绿豆汤也要钱,咱图个啥?"
"图个长远!“陈暮掰着手指头算,”一个工人一顿饭花五毛,要是吃得不痛快,下月准换地儿;要是吃得舒坦,他每月能在咱这儿花十五块。咱花两毛买把蒲扇,换来十五块的生意——净赚十三块八!要是有两千个工人呢?"
老村长的旱烟袋突然掉在地上:"乖乖,那就是两万七千六!"
"这还没完。"陈暮从帆布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报纸,头版刊登着《人民日报》关于改革开放的社论,"看见没?上头说要搞市场经济,以后卖啥都得靠本事抢客人。现在鹏城满大街都是工地,可没一家食堂能让工人舒舒服服吃口热饭。咱们要是把‘体验感’做足了,不光能赚工人的钱,还能赚城里人的钱——等将来高楼盖起来,西装革履的老板们也会来咱这儿吃饭,就图个舒坦!"
苏念之推了推眼镜,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:"我在京城读书时,去国营饭店吃饭,服务员比客人还横。有回我点了盘熘肝尖,等了俩小时才上桌,菜都凉透了。要是咱们能做到"上菜快、态度好、饭菜热",肯定能杀出重围。"
“我们家苏会计说得对!”陈暮用树枝在墙上画了个对比图,左边写着‘国营食堂’:排队两小时、冷菜冷饭、爱答不理;
右边写着‘渔村食堂’:风扇蒲扇、热汤热菜、笑脸相迎。
“现在的服务行业为啥烂?因为都是"官老爷"做派,觉得"我有的是客人,你爱来不来"。可以后不一样了,遍地都是买卖,客人有的是选择,谁把他们当上帝,谁就能赚钱。”
老村长咳嗽两声,掏出泛黄的账本:“哥哥仔村长,咱村办食堂,光买空调就花了六十多万块,这要是赔了”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