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盯上了(8/10)
望着台上侃侃而谈的陈暮,唇角不自觉上扬:“他啊,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。这绿豆汤看似破费,实则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。”她话音未落,陈暮已放下手中的搪瓷碗,指腹蹭过碗沿的水珠,目光扫过台下解暑后神色松弛的学子。
“同学们,你们手中的绿豆汤,不过是鹏城诚意的冰山一角。”陈暮抬手示意工作人员推出展板,泛黄的图纸上,渔村规划图用红笔圈出三个醒目标识,“这里,是即将落成的免税加工区;这里,是直通港澳的货运码头;还有这里——”他指尖重重落在图纸右下角,“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科研站,将由你们中的佼佼者主导建设。”
前排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突然举手:“陈村长,铁饭碗意味着旱涝保收,您拿什么保证特区的稳定性?”
话音刚落,会场后排传来零星附和。
陈暮不慌不忙从公文包取出一叠文件,宣纸质地的合作协议上,港澳商会的朱红印章在白炽灯下泛着油光:“这是三天前刚签的订单,首批十万箱罐头将直供东南亚。只要你们敢来,我陈暮承诺——”
他突然扯开衬衫领口,露出脖颈处被海风晒出的浅褐痕迹,“工资按月结,奖金按季发,年底还有利润分红!”
这份合同是张厂长去港岛拉拢人才时,顺便和一些商人洽谈的结果。
比港岛罐头便宜20的价格,那些国际贸易商,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。
这也是为何张厂长那么急迫需要快点建厂的原因。
骚动声中,陈暮朝侧方点头。
张厂长带着技术团队鱼贯上台,几人工装口袋别着锃亮的钢笔,袖口还沾着未洗净的机油。“我在香港罐头厂干了二十年,”
张厂长的粤语腔调混着浓重的京腔,“但从没见过哪个老板,愿意为环保设备砸下半年利润。”
他展开一卷图纸,上面标注着造价百万的污水处理系统,“陈村长说了,宁可罐头减产,也不能让一滴污水进大海。”
陈暮微微一笑。这次招聘会,如何去吸引人,去惊艳全场,陈暮就想到了自己的罐头厂。
鹏城类似的工厂会越来越多,发展会越来越快。只要这些人才过去了,到时鹏城全部都吃得下,而且绝不会让他们后悔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