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有意思的发现(3/4)
了又看,让他想起了书上的秦公一号大墓。
里面也有鸟首形玉带钩,连玉的材质都一样。
唐青拿起卷尺量了量,“高2厘米,环直径18厘米,厚08厘米。”
唐青的嘴角不自觉的笑了起来,连尺寸都一样。
他感觉自己找到了此贫民墓里,为什么有这么多文物。
不过,他还要再次确认。
唐青再次说道:“带钩玉起源于西周,战国至秦汉时期广为流行,是身份的象征。
带钩玉不仅用于连接腰带,还象征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。
而秦朝时期的带钩制作精美,工艺复杂,常用于装饰和显示地位。”
“儒家当时认为尊卑有序、贵贱有别。
带钩的材质、制作精细程度、造型纹饰。
以及大小,都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标准。”
“所以,在古代带钩玉在上层社会很就行。”
【没想到就是一件玉器,讲究还那么多。】
【居然连古时候的儒家都牵扯进来。】
【现在玉就很常见,没有那么多尊卑。】
【现在的科技、信息、交通,都很发达。
不像古时候要传播一点东西很麻烦。】
唐青又拿起兽面金方泡,用手擦拭干净。
他看着兽面金方泡不自觉的又笑了。
在秦公一号大墓里,也有这样的兽面金方泡。
他心里的推测已经八九不离十。
“大家别说话,让古先生给我们讲解这块金器。”泉哥提议道。
唐青掂了掂手里的东西,“泉哥,直播间的朋友们。
我手里的东西,在古时候叫兽面金方泡。”
“秦朝兽面金方泡是一件春秋后期的文物。
具体来说,它属于春秋后期的作品,而非秦朝的产物。”
“兽面金方泡是由黄金制成,正面饰有蟠螭纹组成的兽面纹样。”
“左边一件双眼镂空,并在对称部位镶嵌八块绿松石。
其装饰性极强,左边的方泡强调平面线刻与镶嵌绿珠的大小对比关系。
而右边则更注重蟠螭纹本身的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