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秦穆公羊皮换贤(2/6)
,数次入侵秦国边境,烧杀抢掠,给秦国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。秦国国人对晋国的侵略行为忍无可忍,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,随时可能爆发。大臣们也多次劝谏秦宣公,希望他能发令抵抗晋国,以扞卫秦国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。
秦宣公审时度势,见时机已到,于秦宣公四年,在修筑密畤、祭祀青帝后,毅然决然地向晋国开战。
尽管秦国在实力上与晋国存在一定的悬殊差距,但秦国的将士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仇恨,在战场上奋勇拼杀。他们不畏强敌,不惧牺牲,以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与晋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最终,秦国创造了奇迹,成功地打败了晋国。
这一胜利,对于秦国来说意义非凡,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秦国军民的士气,让秦国百姓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力量,更代表着秦国终于敢于和位于其东方的文明诸侯国开战,标志着秦国不再自认为是蛮夷之族,不再甘于仅仅占领荒凉的西戎蛮族的土地,而是要向那些所谓的文明国度进军,在中原地区争取一席之地。
自此后,秦与晋的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,两国之间的冲突不断,局势愈发紧张。然而,岁月无情,在秦宣公十二年(公元前664年),这位勤勉的君主也不幸离开了人世。秦宣公留下了九个儿子,可不知是何种原因,或许是因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,也或许是这些儿子自身的能力、威望等因素未能达到继承国君之位的要求,在当时的情境下,没有谁被认为能够胜任国君之位来继承秦国的王业。于是,秦国遵循着兄终弟及的传统继承制度,由其弟秦成公继位。
秦成公继位后,同样一心想要将秦国发展壮大,让秦国在诸侯林立的战国时期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。他深知秦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,如周边诸侯国的威胁、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提升等。
在位四年间,他殚精竭虑,做了诸多努力。他积极整顿国内的政治秩序,加强中央集权,削弱地方贵族的势力,以确保国家政令的统一和畅通。他还注重发展农业生产,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,提高粮食产量,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在外交方面,他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,试图与周边诸侯国建立友好的关系,为秦国的发展创造一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