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伐郑未果(4/5)
邻国的实力一旦增强,就等同于您的力量被削弱了。相反,如果我们郑国不被灭掉,而让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,您派使者经过郑国时,我们郑国一定竭诚供应他们的食宿、给养,这对您可没有一丝坏处啊。再者,您也曾对晋惠公有过大的恩情。他曾承诺将焦、瑕两地割让给您,可为了一己私利,晋惠公早上刚刚渡河回国,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在焦、瑕两地修筑城墙,做好防御工事,这您是清清楚楚的。这样一个忘恩负义、贪得无厌的晋国,又怎会有知足的时候呢?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它的边境,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,接下来必然会觊觎更多的土地,为了扩张西边的疆界,它必定会对秦国下手啊。如果损害了您的利益而让晋国得到好处,实在是不明智啊。还望您一定要多加斟酌考虑啊!”
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一番言辞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。他觉得烛之武句句在理,灭掉郑国确实未必对自己有利,反而可能养虎为患,让晋国的势力进一步壮大,威胁到秦国的安全。经过一番权衡利弊,秦穆公欣然答应与郑国结盟,并派遣杞子、逢孙、杨孙三人驻守郑国。随后,秦伯带着满心思量,率领秦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。
晋国大夫子犯看到秦国如此举动,愤怒不已。他怒火中烧,拔出佩剑,愤怒地挥舞着,向晋文公请求出兵攻打秦军。然而,晋文公却不慌不忙地摆了摆手,说道:“不可啊!要不是秦国国君的帮助,我哪能有今日的成就。依靠别人的力量,再去损害别人,这种行为实属不仁道;失去同盟国,这无疑是不明智之举;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,更不符合武德。我们还是回去吧!”重耳考虑到局势,深知独自支撑这场战事可能会陷入险境,权衡再三后,无奈下令撤军。晋军缓缓地撤离了函陵,士兵们士气低落,脸上满是不甘,他们的步伐沉重,仿佛承载着无尽的遗憾。
此次事件过后,晋国虽未能灭掉郑国,但郑文公因大难临头感受到了晋国的强势,再也不敢对晋国有任何不敬之处。他回到宫殿后,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,意识到与晋国为敌并非明智之举。于是,他决定改变对晋国的态度,积极派遣使者前往晋国,表达歉意,并试图重新修复与晋国的关系。
时光流转,到了晋文公九年(前628年),郑文公与世长辞。公子兰登上国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