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城濮之战(3/6)
说到这里,先轸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:“与此同时,我们再将宛春扣留起来,以此激怒楚国。这样一来,楚国必定会恼羞成怒,失去理智。如此,我们便可以根据日后战争胜负的情况,从容地谋划应对之策了。”
先轸的这番话,既看到了局势的错综复杂,又提出了一个既能打破眼前困境,又能为晋国谋取长远利益的绝妙策略,尽显其卓越的谋略与深邃的眼光。
重耳在深思熟虑之后,最终听从了先轸的建议,果断做出了决策。他秘密召见了曹、卫两国的使者,言辞恳切地许诺帮助他们复国。重耳的智慧和口才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,他巧妙地劝说两国与楚国断绝关系,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。与此同时,他下令扣留了楚国使臣宛春。这一消息传出,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千层浪,各国纷纷议论,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。
子玉得知晋国的所作所为后,顿时怒火中烧。恼羞成怒的他如同被激怒的狮子,迅速集结楚军,挥师北上攻打晋军。楚军一路气势汹汹,战鼓隆隆,所到之处,尘土飞扬,旌旗蔽日,很快便进逼至陶丘。楚军的威势如同山洪暴发,势不可挡,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前的敌人碾碎。
重耳深知楚军此时士气正盛,若正面交锋,晋军恐难取胜。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,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之计。他巧妙地布置陷阱,故意让楚军获取一些虚假的情报,诱使子玉继续轻敌冒进。而晋军则按兵不动,佯装退缩。当楚军军官看到晋军接连后退,心中满是疑惑,有人大声问道:“你们为何如此退兵?”狐偃站出来,昂首挺胸,高声答道:“昔日我们在楚国之时,早已立下约定,交战之时晋军退避三舍。如今既已应约,断无食言之理。”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让楚军军官们一时无言以对。
重耳的退避三舍,蕴含着双重意义。其一,这是对往昔楚成王隆盛礼遇的真诚报答。当年重耳流亡楚国时,楚成王以最高的礼仪规格慷慨相待,不仅给予他安身之所,还在生活上处处照顾。这份恩情重耳始终铭记在心,如今面对楚军,他以退避三舍的方式,践行当初的承诺,彰显出君子之风与感恩之心,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。其二,这更是一招精心策划的诱敌深入之计,旨在将楚军引入有利于晋军的预设战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