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岳母刺字,尽忠报国!(1/3)
【靖康元年(公元1126 年),金兵南下,直逼北宋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】
【岳飞所在部队被调回保卫京师,在宗泽的指挥下,与金兵展开激战】
【宗泽是一位爱国名将,他十分赏识岳飞的军事才能,多次委以重任】
【岳飞在宗泽麾下,如鱼得水,他率领士兵多次击败金兵,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,逐渐在军中树立起威望】
【靖康二年(公元1127 年),金兵攻破汴京,掳走宋徽宗、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室成员、官员百姓,北宋灭亡,史称“靖康之耻”】
【这一巨大的变故,激发了岳飞更加坚定的抗金决心】
【同年,赵构在临安(今浙江杭州)称帝,建立南宋政权,是为宋高宗】
【岳飞随即投奔南宋朝廷,他上书宋高宗,力主抗金,收复失地】
【然而,此时南宋朝廷内主和派势力强大,他们畏惧金兵的强大,主张妥协求和】
【岳飞的上书不仅没有得到宋高宗的支持,反而被以越职言事的罪名革职】
【但岳飞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他辗转多地,继续寻找抗金的机会】
【岳母在得知岳飞报国理想后,极力支持,在岳飞背上刺下四个大字‘尽忠报国’】
【不久后,岳飞加入了张俊的部队,再次投身到抗金的战斗中】
南宋末年,山河破碎,风雨飘摇,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的危局之中。
彼时,南宋义军首领杨么觊觎岳飞的赫赫威名与超群武艺,妄图将其招致麾下,以增强自身实力。
于是,他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王佐,带着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,前往岳飞营帐,试图劝说岳飞加入义军,一同反抗朝廷。
岳飞得知王佐来意后,怒目而视,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。
他声如洪钟,字字铿锵。
“我岳飞深受朝廷恩泽,如今国难当头,唯有一心抗金,收复失地,保家卫国,岂会与你们同流合污,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!”
一番话义正言辞,如金石掷地,尽显其赤胆忠心。
王佐见岳飞如此回答,当即也是明白其不可能加入,便转身离去。
岳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