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 春耕大会战(1/3)
分出来四十斤用来做种,这些种子能种5亩地。把它们放在药瓶里,用清水浸泡,放在房间的炕头上,增加一点温度。
剩下的一百八十斤装在玉米瓶子里,将来做菜、留种、榨油都可以。
这次所有农作物种植的规模,都比上次要大很多。从选择种子到土壤的温度、湿度等,她都是精心研究过,很是期盼这个生长周期结束之后,丰收的盛况。
有了这些宝贝,她在这果腹可就不成问题。当然也不用跟其他知青、本地社员一样,靠着土豆度日。土豆于其他人来说,是主食。而对崔娴来说,只能当个配菜或者是小食,压根轮不到它来当主食。
所以崔娴对土豆,也没有那么大的抗拒感。她烹饪出来的土豆,煎炒烹炸自是比清水蒸煮出来的,要美味的多。
花生丰收之后,她就可以攻克吃油难的问题。想到香喷喷的花生油,崔娴也有点垂涎。虽然来之前,她也准备了不少油,也是靠着异能在,才可以让她馋炸鸡的时候,就能吃炸鸡。馋酥肉的时候,就能炸酥肉。
但毕竟那些东西都有数,怎么节省也有用完的时候,还是得她想办法开源才行。
收拾妥当之后,崔娴这才回到绷子床上。屋内依旧是暖和和的,但她的睡意不太多。心中想着,明天知青们即将开始,春耕准备工作。
劳动强度不低,不知道冷静会如何指挥、安排知青参加劳动,实现她当日立下的豪言壮志。
来到本地,这才是农民们真正要给知青上的第一课。当然,这可不是最后一课。春耕准备不过是一年耕作劳动的开始而已。
接下来整个作物生长周期,都是需要人力来解决所有问题。这也是崔娴敬佩农民的主要原因之一,凭借双手、凭借满身的力气、也凭借淳朴又踏实的性格,来迎接自然环境带来他们的所有挑战。
看似只是体力劳动,但这个劳动真并非所有人想的那么简单。
在什么时间段,栽种什么作物,如何选择种子,土壤中基肥施多少等等,其中都掺杂不少学问在。光是这些,就够知青们学上一阵子的。
更何况像是本地的社员们,还要与严苛的自然环境做斗争。若是遇到个顺当年,可以多有点降雨,他们也省的挑水、引水浇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