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波澜再起(1/4)
两个人走出会议室,陈岩松的手机又响了。这次是德国魁伯恩公司的汉斯·克劳斯。
\"陈先生,有个不太好的消息。\"汉斯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,\"我们发往贵公司的第一批设备在汉堡港遇到了技术性延误。\"
陈岩松眉头一皱:\"什么技术性延误?\"
\"海关突然要求额外检查,说是收到举报,怀疑设备涉及敏感技术出口。\"汉斯的声音有些尴尬,\"这很荒谬,但流程必须走完。恐怕要延迟两周才能发货。\"
挂断电话,陈岩松让孙立成立即给在德国工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,帮忙了解情况,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。
下午,得到的回复让他心头一紧——所谓的\"举报\"来自一家中国贸易公司。
“马克,知道这家公司为什么要举报吗?”
“立成,我问了港务局的朋友,又向同行咨询了一下,这家公司的注册人姓王,据说是你们那个李国华妻子的表弟。”
\"你是说,李国华进去了,他的关系网还在活动?\"孙立成说道:“可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?完全是损人不利己啊?”
马克在电话那头笑道:“嗯,你说得对,这完全是在泄愤,给你们添堵。”
“那可怎么办?”孙立成向这位从业多年的老同学求助,“公司急等着这批设备,否则就会耽误今年的生产计划,这个后果可就太严重了!”
马克考虑了一会,回答道:“先别着急,立成。我建议现在这样办——你们马上派人来汉堡,我联系港务局的朋友想想办法。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,或者加快审批流程。而且要求魁伯恩公司向海关报备,以免被再次恶意举报。”
第二天清晨七点,孙立成就已经到了办公室。桌上摆着两份文件:人事部下发的正式任命书和魁伯恩设备的技术参数表。
孙立成打开电脑,打开邮箱,里面有几个新的邮件。其中两个是李国华过去两年的通讯记录,这是张董特意请经侦支队办案干警发过来的资料。一个小时后,他发现了规律:李国华每月都会与一个深圳号码通话数次,而这个号码的机主正是那家举报魁伯恩设备的贸易公司老板。
\"陈总,我认为有人在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