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(2/3)
:沈大夫,我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。
刘大哥但说无妨。沈清清道。
刘大全看了宋瑜一眼,壮着胆子说:我爹一直念叨着沈大夫的药方好使,想亲自登门道谢。家里那块地今年收成不错,还盖了新房
他话未说完,院外又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:沈大夫,可在家中?
众人回头,只见沈老带着一位身着儒衫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。那人手持折扇,气度儒雅,一看便是饱读诗书之人。
沈老。沈清清赶紧迎上前,快请进。这位是
沈老笑道:这位是镇上新来的夫子,姓成,精通医理,特来拜访沈大夫。
那成先生拱手行礼,笑容温和:久闻沈大夫医术高明,今日特来请教。他从袖中取出一本书,还带了一本小小心意,望沈大夫笑纳。
沈清清接过书,只见封面写着《本草纲目》四个大字,不由得眼前一亮:成先生客气了,这可是难得的珍本啊!
成先生含笑道:区区小礼,不成敬意。听闻沈大夫精通医道,成某斗胆,想请教几个医学上的疑难问题,不知沈大夫可愿指点?
沈清清正要应答,忽见宋瑜站起身来,面无表情地说:孩子们还没吃饭,我先带他们回去了。
宋瑜沈清清欲言又止,但宋瑜已转身走向后院,喊了孩子们便离开了。
院子里一时沉默。李氏叹了口气,拉着丈夫和儿子告辞:清清,我们也回去了。你有什么需要,尽管开口。
刘大全也尴尬地告辞,只留下沈老和成先生。沈老叹息道:看来宋兄弟还是不太适应这变化啊。
沈清清心事重重地点点头:他一直这样。对我,对这一切,都充满戒备。
成先生若有所思:人心难测,日久自明。沈大夫不必着急,慢慢来便是。
沈清清感激地看了成先生一眼,只觉此人虽是初次见面,却给人一种温和可靠之感,不自觉地多看了两眼。
沈老似笑非笑地看了看两人,忽然道:对了,明日县令大人要设宴,为沈大夫接风洗尘,还请沈大夫务必出席。
明日?沈清清一惊,这
不必担心。沈老安慰道,只是简单的接风宴。正好借此机会,让沈大夫熟悉一下县府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