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钢铁洪流与量子浪潮的共鸣(9/13)
载与电力损失而崩溃,舰载指挥和控制彻底瘫痪。
“开罗”号的末日(h时+2分33秒):
随着导弹群的攻击加剧,另一枚导弹群的袭击成功锁定“开罗”号。
两枚导弹采用攻顶模式,精准穿透了这艘哈夫克护卫舰的“武仙座”雷达塔。
导弹引爆的温压效应迅速在封闭舱室内形成了持续的超压环境,舱内的23名操作人员无法承受剧烈的冲击,造成致命伤害,肺脏被震碎,战情中心陷入完全混乱。
第三枚导弹击中燃油舱,致使重油与铝基燃烧剂发生剧烈反应,泄漏的燃油与燃烧剂在海面上形成了巨大火环,直径达到150米。
海面上的火焰与烟雾迅速蔓延,造成了彻底的灾难性后果,进一步压垮了“开罗”号的战斗力。
在短短数分钟内,gti护卫舰的精准突防战术成功摧毁了两艘敌方主力舰艇,使得战局发生了决定性转变。
通过电磁欺骗、动能压制和结构破坏的精密配合,敌舰的防御体系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,战斗结果已然注定。
当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升至600米高空时,\"赣州\"号舰载计算机已收到导弹传回的最后画面:12个目标光点全部熄灭,热成像显示海面只剩下扭曲的金属残骸与沸腾的海水。
此次打击创造了现代海战史上最快多目标摧毁记录——从导弹发射到目标丧失战斗力仅耗时3分44秒,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量子化超视距打击时代。
当第一波登陆艇距海岸线仅剩20海里时,055型驱逐舰\"咸阳\"舰的128个垂直发射单元液压锁同时解除,钛合金井盖在舰体上依次以003秒的间隔精准开启,机械韵律仿佛死神的电子琴键轻轻敲响,发出冷酷的节奏。
舰载超算系统“河图-7”迅速解析战场数据,依托量子通信网络与其他舰艇、战术平台进行无缝协同,瞬间将导弹群分为12个智能攻击集群,每个波次配备了独特的毁灭剧本,所有操作均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。
第一波集群(攻击登陆艇群)
第一个集群由24枚鹰击-22导弹组成,它们瞄准靠近海岸线的登陆艇群。
这些导弹利用目标识别算法,在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