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王世充二次攻打李密再失利,翟让因自负死于“双十一”(4/11)
乱世中的一小段插曲。然而,这一小段插曲却足以反映出当时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以及各方势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不得不做出的权衡和抉择。
看到王世充逃回河阳,李密未下达追击命令,而是率领瓦岗军返回了洛口仓,让大军进行休整。
翟让此时虽然不再是一把手,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依然很高,他所到之处,无论是训练场地还是营帐之中,士兵们都恭敬地行礼问候。
他的司马王儒信洞悉这一切,便劝说翟让自己称大冢宰,总揽各项事务,以此来夺取李密的权力。
在隋朝,大冢宰的职能被纳入三省六部制中,其中尚书省负责执行,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,内史省负责起草诏令,三省长官共同构成宰相集团,共同执掌国家大权。此处王儒信暗指让翟让在瓦岗军中担任宰相职务,从而与李密争权夺利,重新掌管瓦岗军。
夜晚,王儒信悄悄进入翟让府中,昏暗的书房中,烛火摇曳,光影在粗糙的布壁上晃动,仿佛也在预示着不安定的局势。王儒信一脸急切又带着几分隐秘的兴奋,凑近翟让说道:“将军啊,您看如今这局面,您虽然暂时居于李密之下,但您在军中的威望是不可忽视的啊。只要您称大冢宰,将各项事务总揽于手中,这大权还不是手到擒来?到时候,李密又能奈何您?这可是天赐良机啊,将军可不能错过。”
翟让并未听从王儒信的建议,他深知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尚未达到与李密抗衡的地步。
翟让坐在书案后面,微微皱起眉头,他的目光中透着犹豫之色。他深知王儒信的话并非没有道理,但他更清楚自己的实力不及李密目前所掌控的力量。他缓缓地摇了摇头,叹息道:“君言差矣。我翟让虽然有些许威望,但如今的李密,他智谋超群,在军事决策上屡屡站为上风,手下又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之士,还有诸多贤才归附。我与他的实力差距尚远,此时若是妄图夺取大权,恐怕只会引火烧身,让瓦岗军陷入内乱的深渊。这是万万不可为的事情啊。”
翟让的哥哥柱国荥阳公翟弘,是个莽撞而又粗鄙愚蠢之人。他听闻翟让拒绝了这个看似能让他们兄弟一步登天的建议后,找到翟让,脸上带着一种莫名的傲慢,大声说道:“兄弟,你可真是太过谨慎了。这天子的位置,本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