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唐公李渊变唐王,直接安排隋炀帝杨广退二线(3/6)
成、李世民、刘弘基之兵20余万对长安城开展了总攻,李建成负责攻打长安东、南两个方向,李世民负责攻打西、北两个方向。经过十多天的奋战,成功打开了一个缺口。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城头,隋朝故都长安被攻克。
在李渊攻占长安的战役中,雷永吉率领部队率先攻入城中,这一功绩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有所记载,尽管他的姓名在史书中鲜有提及,但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雷永吉在唐朝初年担任军头,是正四品下的官员,相当于现今厅局级正职的职务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雷永吉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,尤其是在攻占长安的战役中,他的先登之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李渊在攻入长安后,再次宣布约法三章,保护隋朝宗庙,严禁士兵烧杀抢掠,封存府库档案图集,显示了他对隋朝的尊重和对百姓的关怀。
《隋书》记载,长安城被攻陷后,阴世师、骨仪等顽固派仍在负隅顽抗,但是面对李渊义军的精锐之师,他们所带兵卒死的死,逃的逃,没多久阴世师、骨仪两人便被义军生擒活捉。
有演义小说等着作曾提到“卫文升一听到李渊的大军压境,吓得魂飞魄散,竟然一病不起,卧床不起。不久,卫文升听说长安城池被攻陷,立即吓死了。”
这一情节,并未在现有的正史记载中找到明确的证据,这一描述更可能是后人的艺术加工或误传。但巧合的是,在李渊义军攻入长安后不久,重病在身的卫文升在家中去世,享年76岁。
《资治通鉴》和《旧唐书》记载,十三岁的代王杨侑见长安城破,年少的他躲在东宫,身边的人奔逃溃散,只有侍读姚思廉守护在他身旁。
《旧唐书·姚思廉传》描述了当时的场景,义军攻入皇宫,喧嚣着正要闯上大殿,姚思廉挺身而出,大声说道:“唐公(李渊)起兵起义,本意是为了辅佐王室,你们现在怎么能这样对代王无礼呢!”众人听了他的话,都被震住了,于是纷纷退到台阶下面,不敢再放肆。
李渊听说这件事后,认为姚思廉非常忠义,就到东宫迎奉代王杨侑,小代王年纪尚小,早已惊吓的腿脚发软,姚思廉只得扶着杨侑走到大兴殿(后唐时改称太极宫)后厅,流着泪跪拜而去。当时在场的人都赞叹道:“思廉才是真正的忠臣啊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