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集思广益(1/3)
这年头农民生活不易,赶上丰年一家老小省吃俭用还能有点余钱,赶上灾年不借钱过日子的人家就算家底殷实。
村长做了二十来年村长,老早就看出来了,要想富,种地绝不是出路。所以去年他才力排众议以村集体的名义在村里建起来一家豆腐厂,目的就是想为全村人谋个长远的福祉。
奈何做豆腐的门槛太低,村长又不是会做生意的人,所以豆腐厂虽然建起来了,但大多数做的还是本村人的生意,又是成本价,根本不赚钱。
豆腐制品倒是能赚些钱,刚建厂的时候豆皮、千张、豆干、腐竹甚至豆腐渣的销量都还算不错,可惜村里没有销售人才,大部分人的眼界还停留在赶集和早市上面。冬天一到犯懒的人一多,豆制品的销量便开始迅速下滑。紧接着开春了,人人都忙着下地种田,豆腐厂可不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么。
贺兰手里这个辣片就不一样了,这东西既是孩子们的零食又是大人的下酒菜,目标人群众多,市场行情绝对差不了,村长跟他孙子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所以村长打定主意后坦然相告,他想花钱买贺兰手里的调料配方。
贺兰淡定得很,先赞美了一通村长的德高望重,以及他一心为民的精神,然后话音一转,郑重拒绝了村长的要求。
“调料配方我是肯定不会卖的。”眼见着村长的神色有些萎靡,贺兰又接着说道:“不过看在您的面子上,我可以跟您合作。”
村长刚刚低落下去的精神立刻就是一震,忙问:“怎么个合作法?”
“我出调料,您出豆皮,我再教您怎么卖,赚了钱咱们平分。”
村长神色犹豫,“豆腐厂是村里的,我一个人恐怕做不了主。”
“没关系,我是看在您的面子上才这么一说,别人问我还不搭理呢。您要是觉得行就回去跟村委会说一声,不行也没啥。”贺兰说着将盘子里剩下的豆皮装进塑料袋递给村长,笑盈盈说道:“您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。”
先不说贺兰跟蒋梅正式开始卖辣片后销售情况是如何火爆的,单说村长,他是打从心眼里认为辣片是门好生意,于是回到村委会他便关起门来跟村支书、会计、妇女主任等几个主要干部开了个碰头会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