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忠诚度的考量(2/4)
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,以及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,综合判断其是否具备忠诚的品质。
在一次新士兵选拔中,一位名叫李勇的青年引起了考核小组的注意。他武艺高强,体能出众,在武艺测试和体能考核中均表现得极为出色。然而,在忠诚度考察环节,考核小组发现他对秦国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,对嬴政的治国理念也缺乏深入理解。考核小组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嬴政。
嬴政亲自召见了李勇,询问他为何想要加入秦国军队。李勇回答道:“陛下,我听闻秦国军队强大无比,加入军队便能建功立业,光耀门楣。” 嬴政微微皱眉,说道:“建功立业固然值得追求,但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朕的拥护更为关键。你可知道,秦国的历史是一部满是奋斗与牺牲的历史,我们的先辈们为了秦国的繁荣昌盛,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。你若想成为秦国军队的一员,就必须深入了解秦国的历史和文化,认同朕的治国理念。”
李勇听后,满脸羞愧,诚恳地说道:“陛下,我之前确实未曾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。但听了陛下的教诲,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。我愿意努力学习,增进对秦国的了解,为秦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 嬴政见他态度诚恳,便给了他一个机会,让他参加专门为新士兵开设的思想教育课程。
在思想教育方面,嬴政下令在军队中设立专门的教官,负责定期组织士兵学习国家的历史和文化。教官们通过讲述秦国的兴衰荣辱、英雄事迹以及嬴政的治国理念,激发士兵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嬴政的敬仰之情。在一次思想教育课上,教官讲述了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步强大的历程,以及秦国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不屈精神。士兵们听得全神贯注,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,心中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。
为了确保忠诚度考察的准确性,嬴政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监督机制。他派遣亲信将领深入军队基层,与士兵们同吃同住,密切观察他们的日常表现,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。这些亲信将领就如同嬴政安插在军队中的耳目,将军队中的情况及时、准确地反馈给嬴政。
在监督过程中,一位亲信将领发现了问题。有几个士兵在私下里议论纷纷,对嬴政的一些决策表示不满。亲信将领立刻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