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药师道场倾诉苦恼(2/4)
动不能动,这种极端的体验让我极度渴望获得内心的平静!”
“你不妨试试写日记、念佛、抄经、静坐,不拘泥于形式,只要能让你的心沉静下来,得以释放情绪就行。我们这里的氛围是很活泼自在的。”
师父们的慈悲渐渐软化了林浅浅的心理防御,让她惊觉自己的内在竟还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,一个被绝望笼罩的弃婴。
她向师父们倾诉:“心理作家武志红老师有一本书,叫《巨婴国》,书中指出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年龄不足 6 个月,仍处于全能自恋期的婴儿阶段。此书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,我初读时只觉犀利中肯,可后来再想翻阅,却发现已经被下架了。”
大师父好奇地问:“这是为何?”林浅浅无奈地摇摇头:“写得太过真实,直戳人的痛点,从而引发了众人的不满。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修行,我察觉到自己其实也是个‘巨婴’。”
“为何会这样认为呢?”
林浅浅的眼神变得黯淡,陷入回忆之中:“小时候,我满心欢喜地跟他们讲我新编的故事,期待着他们的称赞。可他们却看都不看一眼,还冷嘲热讽说我不务正业。
当我努力在学校取得好成绩,满心期待能得到他们的表扬时,他们却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应该的。每次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,他们总是粗暴地打断,说我什么都不懂。
这种一次次被否定、被忽视的经历,让我觉得自己从未被真正理解和接纳,就好像在婴儿时期就被抛弃了一样。我内心始终弥漫着一种孤独感,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,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,所以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没有长大的巨婴。”
在心疼与苦恼之后,大家纷纷问道:“那应该如何是好?”“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潜意识疗愈,比如催眠,在心流状态下或许可行。我写作时进入状态的话,也会觉得极具疗愈效果!”
大师父鼓励道:“那甚好啊,那你现今还有在写作吗?”林浅浅对寺院存有刻板印象,不禁反问道:“在寺院里可以写作吗?”
大师父微笑着回答:“我们禅宗较为活泼自由,你甚至可以将你的作品拿来给我瞧瞧。”林浅浅忆起自己所写的那些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,苦笑着说:“一直都难以接受商业写作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