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抵韩边境(2/6)
的大臣们都一致认为,其他诸侯国绝对不会出手援助赵国。
毕竟,面对如日中天的大秦,谁又敢贸然卷入这场生死较量。
然而,就在赵国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,赵王丹派遣廉颇率领赵军奋起抵御强敌。
一时间,整个赵国上下齐心协力,人人皆奋勇当先,个个都勇往直前。面对如此赵军,秦军的进攻显得极为艰难,战局对他们愈发不利。
时间来到公元前 258 年,秦昭襄王眼见战况胶着不下,当机立断又派出十万精锐大军前去增援王陵。
得到增援后的王陵再次对邯郸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,但即便如此,他依然未能攻克这座坚城,反倒折损了四万秦军士卒。
燕赵大地,多慷慨悲歌之士。
尤其是白起坑杀赵军降卒的行为,更是令所有赵人心生恐惧和愤怒。
在这种情况下,赵人们认为哪怕选择投降,最终也难逃一死,既然横竖都是个死,那还不如豁出性命去拼死抗争到底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历史上着名的 “毛遂自荐” 以及 “信陵君窃符救赵” 的典故应运而生。
而经过一番激烈鏖战之后,秦军终遭遇惨败,伤亡惨重。
听完秦臻的这番讲述,蒙骜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遥想当年那邯郸之战,秦国确实输得很彻底。
当晚,夜幕笼罩大地,蒙骜率领大军选定了一处地点下令安营扎寨。
士兵们忙碌的搭建帐篷、燃起篝火,整个营地逐渐热闹起来。
安顿好一切后,蒙骜独自走进了属于自己的营帐。
他点亮油灯,将一幅地图平铺在桌面上,然后凝视着它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对于接下来要打的这场仗,他制定着计划。
蒙骜是想直接打成皋和丘邑的,如果能够顺利拿下这两个关键之地,他们便可以对荥阳形成强大威胁。
然而,如果想要直取韩国的都城新郑,那就不得不首先攻克阳城。
可问题在于,阳城周围山峦起伏,地形复杂,并不利于大规模军队的行进。一旦在此处受阻,势必会贻误战机。
经过反复权衡利弊,蒙骜越发觉得把目标放在荥阳才是上策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