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给荀况的信(3/6)
,现在被他俩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闻听此言之后,荀况不住的点了点头。紧接着,他缓缓将手中那本线装书籍轻轻放置一旁,而后小心翼翼的拿起了那封书信。
或许是由于首次接触到信封这类新奇之物,荀况显得格外谨小慎微。
只见他先是仔细端详了一番信封的外观,然后才开始动手拆解。待到他成功拆开信封,并展开其中折叠整齐的信纸时,一行行笔力遒劲、铁画银钩般的字迹赫然跃入眼帘。
信中的内容写道:“荀夫子,晚生秦臻拜之。现今,我已于咸阳城中开办了一所私人学府,一心想要使之能与往昔那稷下学宫相媲美。因此,晚生诚心诚意邀请荀夫子莅临此地讲学授业。此处汇聚了众多莘莘学子,他们皆对荀学心怀向往与敬仰之情。”
“即便夫子并无意愿进驻我所创办的学苑,但仍希望夫子能够再度踏上秦国这片土地。亲自见证那纸张的横空出世,感受它带来的革新。同时,也不妨借此机会好好审视一番,看看这些年来秦国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、日新月异的变化……”
这洋洋洒洒的一篇书信,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秦臻对于荀况满满的诚挚邀请之意,盼望着这位大儒能应允前来。
当荀况轻轻翻开第二张信笺时,他的目光被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吸引。
这封信乃是秦臻对于天下归一后世界的畅想与思考,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雄心壮志。
只见开头处写道:“荀夫子,晚辈自知才疏学浅,但仍斗胆在此抒发一些心中所想。接下来我所言或许有些好高骛远、异想天开,但若有不当之处,万望夫子能不吝赐教,予以指正。”
紧接着,秦臻在信中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:
“夫子,晚辈虽不属于百家任何一家学派,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晚辈坚信治理国家之道应当博采众长,汲取百家学说之精华,舍弃其中的糟粕短处。唯有如此,方能构建一个繁荣昌盛、长治久安的国度。”
“以儒学为例,孔夫子大力倡导仁和礼,并提出要以道德来治理国家。晚辈妄言,孔夫子所讲究的礼法,从一定程度上来看,确实蕴含着法治的理念。然而,它却并非那种纯粹意义上的现代法治概念。孔夫子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