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赵国不敢杀嬴政(3/4)
暂之混乱与危机。
芈八子借其弟魏冉之力举兵谋逆,立誓迎回在燕国为质的嬴稷。昔年之公子稷,在赵燕两国护送下归秦。秦国众臣多有异议,反对立嬴稷为王,赵国旋即施压。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,最终嬴稷登上了秦王之位。
至于后来,嬴稷成为了攻赵最多,杀赵国人最多的秦国君主。
一手扶持的嬴稷尚且如此,那在赵国备受欺辱的嬴政,万一让他当上秦王,又会如何?
若不铲除,日后可能会成为大患。但若此时动手,势必引起秦国的强烈反扑,赵国恐难以承受。
但这话给赵王丹却吓了一跳;“爱卿何出此言?”
“此子虽为稚童,但现在善于隐忍,且看越王勾践,卧薪尝胆终灭吴,此子断不可留。”
赵王丹不解,不就是一个七岁小孩,你在害怕什么?“秦王对他不理不睬,看起来都不知晓有血脉滞留赵国,嬴异人都回去四年了,换言之,根本就不在乎,他能构成什么威胁。”
平原君也在一边对着这客卿说道;“但你可知,万一杀了他,秦国知晓后,会有什么后果?”
平原君还是不敢赌。
“无非就是秦国发兵,但如今,赵韩楚魏四国联合,又有何惧?”
赵王丹在一边摇头否决:“你太天真了,虽为联盟,但并不牢固。倘若寡人真派人刺杀嬴政,于情于理不合。到那时候,他们怕是未必会出兵救援”
从赵王丹的立场来看,此举无疑会加速赵国的覆灭。他的忧虑不无道理,毕竟无人愿做率先撕破脸皮的一方。长平之战后,他险些斩杀嬴异人,如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。倘若当时真的手起刀落,赵国或许在大战之后便会亡国,而秦国定然不会接受投降割地,势必会直取邯郸。
“列国质子制已存数百载,从未有质子被杀之先例,倘若如此行事,赵国必将陷入不仁不义之境地。”赵胜沉凝而言,初时他尚有些许迟疑,但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,他从心理上亦难以接受这般作为。
此时期君子之风备受尊崇,其余诸侯国极有可能作壁上观,盖因他们亦惧百家之口诛笔伐。
赵王丹沉凝片刻,缓声道:“当下之策,唯有将其严密监管,断不可任其踏出邯郸半步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