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春归 第五回 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(4/17)
不及待地等待着,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授枪仪式,憧憬着我的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冲锋枪,它的重量让我感到自豪,仿佛是力量的象征。腰间的小手枪,它的灵巧和漂亮仿佛是智慧气质的闪耀。我骄傲的骑在高头大马上,踏在坚实的土地上,威风凛凛地巡视在祖国的北疆,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英雄,一个将军。唐玉萍,常宝,斯琴站在了我的面前,像盛开的鲜花,在阳光中灿烂,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羡慕,她们在为我骄傲,为我自豪。我跳下马去和他们拥抱。分享着这份难以言喻的幸福与激动。
那一夜,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——一个英勇无畏、保家卫国的民兵战士。
第二天清晨我们告别了连长一家,在老书记的带领下,又行走了十八天,这十八天是我迄今为止,在外吃住的最长日子,这十八天,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记忆,使我对蒙古族牧民有了崇高的印象,对我的人生有着深刻的指导和教育意义。
我们走过的每一户蒙古族牧民,都以其特有的热情和豪爽,迎接了我们的到来。他们毫不吝啬地分享着自家的美食,用真诚的微笑和热情地款待,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在这片草原上,我们还遇到了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。虽然他们面临着孤独和贫穷的困境,但他们的衣着和饮食却得到了很好地保障。大队的领导和邻居们时常前来探望,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,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。这种人文关怀和温暖,让老人们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,感受到了家的依托和依靠。在这里,贫富差距似乎被淡化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和真挚。他们像是一个大家庭,每个成员都在为家庭的和谐与繁荣默默付出。
那一天,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要访的最后一家,跟着老书记向大队回归。
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中,一口井显得尤为珍贵。那两只骆驼,静静地等待着,仿佛知道即将迎来的是生命的甘泉。老书记指着它们,声音洪亮:“前面有口井,给它们喝点水吧。”这句话像是一声号令,让我和郑顺迅速跳下骆驼,忙着去取水。
回想起这十八天的旅程,仿佛是一场与风雪的较量。我们日夜兼程,穿越了茫茫雪海,走访了十户人家。行程二百多里,对于我们和驮着我们的骆驼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