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归途 第九回 回娘家(3/11)
他人,这可是难能可贵的呵。我顿感有些后悔,为什么不能像郑顺那样多一个脑筋,凭一时的高兴,就随意地开了瓶,喝了起来。我慢慢地放下手中握着的酒瓶,脸部觉得越来越热,南语燕看出了我的窘境,故意说;
“看组长,脸红的,像关公”。
“脸红什么?”郑顺突然站了起来,学着‘座山雕’的架势高声地喊。我立刻明白了这是给我台阶下,我马上学着‘老九’的样子答道。
“精神焕发”。
“怎么又黄啦”?郑顺接着问。
“防冷涂的腊”。我高声答。
郑顺瞅了我一眼突然又问:“怎么更黄啦?”显然郑顺忘了台词,胡编了一句。
情急之下我急刻回答:“抺上黄油啦。”
“哈哈,哈哈”。大家都笑了,唐玉萍笑得捂子肚子在地上打转转。赵枫前仰后俯喘着气说。
“这俩家伙,不愧是随机应变的高手”。我们兴奋难抑。在郑顺的提议下我们合唱了段京剧“打虎上山”。唱罢,又热火朝天地侃开了大山。我顺便将在得力奇那里听到关于沙木楞的事和大家讲了讲,并告诉大家,得力奇和我们一起走,做我们和沙木楞的翻译。
沙木楞的祖辈都是这带有名的‘拉骆驼’。(将骆驼组成队运输物资的人,叫拉骆驼的”)。方圆几百公里,甚至是数千公里都很熟悉。沙木楞和他阿爸在枪林弹雨中,给八路军,解放军,送过粮草,弹药。立过功,受过奖。沙木楞带我们走,一定很安全。大可放心。“这么说,咱周贵还真没瞎编”。赵枫笑哈哈地插话道。我接着说,这几年有了马车,拖拉机,汽车。驼队很少用了,老沙木楞受过伤,腰腿疼,很少出外了。小沙木楞在家放骆驼,也不跑运输了。送我们可是多少年来第一次。另外,老书记说啦,‘谁若不想骑着骆驼走,可以留下来等等看’。
“不用看,我们都骑着骆驼走,不为回家,为锻炼革命意志也要骑着骆驼走走。”孙桂花说。“对,为磨练革命意志骑着骆驼回家”。赵枫说。
周贵又提起他那十五块钱,问大家,“怎么办”?
“我提议,为了革命的利益,为了国家的利益,为了我们大队的利益,为了我们的名誉,为了周贵同学的…“那来的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