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上山下乡 第三回 新家(1/2)
太阳早已回家了,我们带着晚餐后的喜悦和欢乐,活蹦乱跳地跟着大队书记等一班人马,来到了d大队属于我们的家。这个家,是原f城知识青年居住过的家。现在他(她)们都走了,只留了这两间矮小的土房。
在这里的f城知识青年,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知识青年小组,获得过很多荣誉,得到过多次表彰。大队书记是全国农牧民优秀工作者,尤其在安置和教育知识青年方面,做出了显着的成绩,被列为全国学习的榜样,是标兵。
我们来的这个时候,正好赶上了毛主席答复李庆霖老师,关于知识青年的一封信,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,在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,无论从政治上,还是生活上,以及在安置教育等各个方面,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在这个时候,来到这个地方接受再教育,是我们难得的机遇,极大得的幸运。
我们的这个家,是两间矮小的土坯房,建在半山坡上,坐北朝南,前后左右都是空阔的草原,一眼望不到边。西北方向是大红山,相距三十多华里,正南有一座形如馒头的山丘。东南方向是大队部,距我们不足五百米。大队部是我们这里的政治,文化,商业中心,是最重要,最繁华的地方。可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。把知识青年安排在这里住,可见是大队领导及广大牧民不仅是对我们的重视和爱戴。更是对我们的重要呵护。
激动的情绪总是让睡眠进入不了正常的轨道。透过窗户,我看着高高挂在天上,慢慢游走的月亮,和那些眨着眼睛。晃来晃去不知疲倦的星星,我没有丝毫的睡意,我想告诉它们,且希望它们帮我记下这一天,这一天,是我人生最值得回味,最有意义,最值得记忆的一天。
白天的事,像走马灯似的,在我脑海里转来转去。偶尔还不由得,偷着乐一会儿。星光下,瞅瞅我身旁的伙伴,好像和我一样,都在翻来覆去,我们四个男生睡在一条炕上,虽然有些拥挤,但我们早已习惯了。我们父母的家也就如此。翻个身虽然有些困难,但我们早已习惯熟能生巧了,此时的我们心知肚明,谁也没睡着。都在回忆着白天的情景,
突然,“哈哈,哈哈,”,不知谁第一个发出了一串笑声,你望望我,我看看你,紧接着我们都笑了,笑得那么欢快,那么的响亮。门外一直守护着我们的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