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(大结局)传承的力量(2/3)
予舒作榜样,其他人哪里好意思不努力!你说是不是?舒标?”
舒标小脑袋点的跟鸡啄米似的:“嗯,我也要像予舒姨那么厉害!”
“你要叫姑姑,不是叫姨。”
“圆圆也叫姨啊,为啥我不能叫姨?我就要跟圆圆一样。”
向莲华打圆场:“孩子喜欢叫姨,就让他这么叫吧。大点就知道改了。”然后,舒标就不改了,一直叫姨。庆幸这不是坏习惯。
“以后这些孩子大了做什么好呢?是不是考公更好些?听说超过35岁就不让考公了。为什么搞出这样的规定?”
赵常跃思索了会,这才答道:“如果学习成绩很好,情商也很好,喜欢体制内的稳定,那就去考公吧。
如果不喜欢那种氛围,就就经商。反正我们集团的摊子已经铺开,机会很多。
我听姨爷解释过,考公规定35岁的上限,是考虑到有人之前没交过社保。如果35岁后还考公,到退休年龄时,社保缴费年限就达不到享用社保的年限。
但这个作法可能会让很多小私企跟风,带来不好的影响。予舒,你记一下:我们集团的招聘制度里,一定要加上一条:不得辞退45岁以上的员工。”
旁边的赵贵园也一个劲点头:“人到中年,上有老下有小,养家压力很大。他们比年轻人更需要工作机会。”
舒玉善一直笑得慈祥,此时也清了清嗓子。母亲们赶忙制住玩闹的小童,让他们坐在自己怀里,安静听长辈说话:
“当年赵家先祖往上数很多辈都是大地主,主要是靠佃户种地交租生活。我爷爷、常跃的曾祖父,曾经交待过:‘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。
他说:‘佃户也是人,会老去、会生病,也有家人需要供养。我们不能对佃户太苛刻。’
赵家虽然田地很多,但一直没有攒下太多家产。就是因为,他们每遇荒年就给佃户减租、开仓放粮,让佃户能休养生息。
不过,也正因为这个举动,当年其他地方批斗最厉害时,我们村除了孙婆子一家,其他人都同意把老赵家评为富裕中农,让家公免去被游街批斗。
你们作为老赵家的后人,一定得记住,待人要宽容、善良。虽然现在没有佃户、长工的叫法,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