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诸葛亮的应对之策(3/4)
子我为何心事重重?”
“曹操今定北方,必然南下,当年徐州之事便要在荆州重演,故而心有忧虑?”
“正是。”
黄月英猜测道:“所以,你想通知父亲,尽早离开荆州避难?”
诸葛亮摇摇头,很严肃的说道:“不,能救荆州万千黎民百姓者,非岳父不可!”
“这……”黄月英尽管还不明白诸葛亮到底什么用意,但她还是点点头。
她明白,丈夫的选择,一定不会有错。
诸葛亮虽年纪轻轻便身负绝世之才,但能尽知其才者毕竟少数。
但黄承彦绝对是一个。
他自诩为活了半世,世间万事万物看了个八九不离十,但自从和女婿畅谈一次后,他才明白,自己的见识和眼界和这个比自己年轻二十余岁的女婿相比,就好像是个顽童。
水镜先生说的没错!
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,贤婿之才,可擎寰宇。
所以,当诸葛亮说出荆州恐有屠城之危时,黄承彦也立刻就紧张起来。
而当诸葛亮从岳父口中得知蔡瑁被刘表贬出江陵这件事,他却惊喜得说不出话来。
始料未及,却让他看到了某种扭转乾坤的契机。
但同时,也让他明白了,梦境毕竟是梦境,与现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。
布局决策决不可依赖梦境。
要立足当下、洞察实情,才能掌控局势、稳操胜券、做出精准判断。
他想,自己所有的梦大概是基于十六年前那场浩劫引发的一种联想吧。
黄承彦恐惧于曹操屠城,问计于诸葛亮。
诸葛亮提出让他携张仲景以见刘表。
但见到刘表后该说什么,黄承彦心中却没个谱。
诸葛亮又花了三天时间,整理一大摞竹简,简中竟已把见刘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话术事无巨细都写了出来。
黄承彦无比震惊,他不敢想想象,这些三天诸葛亮为了此事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心血。
而且,每个决定都似在刘表的角度解决问题,却悄无声息的将刘表最强大的力量整合到了刘琦的身旁。
莫非这刘琦是他理想中的主公吗?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