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情系宣纸,贺寿恩师(1/9)
在洪武年间,大明朝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。朱棣和徐妙云,这对心怀壮志的夫妻,将目光投向了造纸技术的改进。
当时,纸张在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但现有的造纸技术存在诸多不足,纸张价格高昂且质量难以令人满意。朱棣和徐妙云深知改进造纸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于是毅然决定携手攻克这一难题。
一日,在书房中,朱棣皱着眉头,神色凝重地对徐妙云说道:“妙云,这造纸之事,关乎民生与文化,吾等定要做出改变。”徐妙云微微颔首,目光坚定,回应道:“夫君,妾身明白,定当全力以赴。”
在制作工坊里,朱棣看着一堆原料,疑惑地说道:“妙云,这制纸原料众多,该如何抉择?”徐妙云走上前,拿起几种原料仔细观察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夫君,妾身觉得这特定的草木纤维甚好,价格相对低廉,且质地适合,就如那深藏在山中的璞玉,只需精心雕琢,必能大放异彩。”朱棣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说道:“妙云所言极是,那这原料又该如何处理?”徐妙云微笑着说:“夫君,不妨先将其沤制,沤制时间需控制在约七天左右,去除杂质,再精心蒸煮,蒸煮时温度需保持在八十度上下,持续约三个时辰,使纤维分离得更为均匀细腻。”
于是,他们开始了艰辛的制纸过程。首先,把选好的草木纤维原料放入大缸中进行沤制,朱棣和徐妙云亲自监督,他们如同守护幼苗的园丁,认真而专注;时不时查看原料的变化,他们似侦察敌情的哨兵,敏锐而细致。徐妙云神情专注,轻声说道:“夫君,这沤制时间需把握得当,短了杂质去除不净,长了又会影响纤维质量,这就如同烹饪一道佳肴,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。”朱棣点头称是。
沤制完成后,便是蒸煮环节。朱棣指挥着工匠们控制火候,徐妙云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纤维的分离情况,提醒道:“夫君,火不可过急,否则纤维易受损,这就像呵护幼苗,需温柔以待;这就像雕琢美玉,需小心翼翼;这就像烹制美食,需精准把握。蒸煮时,每半个时辰要查看一次,确保温度稳定在八十度左右。”蒸煮后的纤维变得柔软且均匀。
接着是制浆,朱棣挽起衣袖,和工匠们一起搅拌,汗水湿透了他的额头,搅拌次数不少于五百次,那用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