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对外开放(3/11)
能力。
对于导航技术,儿臣认为应大力培养精通天文星象和罗盘使用的人才,结合海图和地标,准确判断方位和航线。那指南针,犹如海上的明灯,指引着船只前行的方向。我们需精心研制更为精准的指南针,确保其在复杂的磁场环境中依然能准确指向。同时,对航海图的绘制也要精益求精,详细标注出各种海域的水深、暗礁、潮流等重要信息,为船队提供可靠的指引。
说到航海路线,儿臣以为可开辟数条重要航线。其一,从江浙沿海出发,经琉球群岛,抵达日本,与倭国开展贸易,互通有无;其二,向南穿越南海,经占城、暹罗,直至满剌加,获取香料、珠宝等珍贵之物;其三,远渡印度洋,前往天竺,交流文化与技艺。每条航线都需精心规划,考虑季风、洋流等自然因素,确保船队能够安全、快速地抵达目的地。
父皇,航海之事对我大明至关重要,若能精心筹划,大力发展,必能使我大明繁荣昌盛,威加四海。”
朱元璋边听边在心中权衡,既欣慰于朱棣的见识和决心,又担忧其中的风险。他面色凝重地说道:“老四,你所言虽有理,但这其中诸多变革,若有不慎,恐生乱子。航海之事,牵扯甚广,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,更要面临诸多未知之风险。朕不得不慎之又慎。”
朱棣赶忙回道:“父皇,儿臣深知此事重大,定会小心行事,逐步推进,绝不会冒进莽撞。儿臣愿为大明的航海事业鞠躬尽瘁,以保万无一失。”
徐达拱手说道:“燕王殿下所言极是。老臣认为,不仅要在技术和材料上下功夫,人员的调配也至关重要。造船工匠的分工需明确合理,各尽其职,更要互相协作,形成紧密的配合。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专人负责监督,确保工艺的精准无误,方能提高效率,造出精良的船只。”
朱棣微微点头,接着说道:“徐将军所言甚是。此外,在船只的设计上,要充分考虑航行的稳定性和载货量。还需组织经验丰富的航海者参与讨论,借鉴他们的实战经验,让新船更适应海上的复杂环境。每一处细节,比如船帆的材质和大小、船舱的布局,都要精心设计,不可有半分随意。”
朱元璋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,说道:“老四与天德说得在理,但技术改进需耗费大量人力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