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对外开放(2/11)
之中。他仔细思考着朱标的建议,觉得这个提议确实有其可取之处,但也需要慎重考虑其中的细节和潜在风险。
过了一会儿,朱元璋开口说道:“标儿此议,颇具远见,然使者选派需谨慎,不可失了我朝体面。”他深知使者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实力,如果使者的选派不当,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轻视或误解,从而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。因此,必须要确保使者的能力、品德和外交技巧都符合要求,以维护明朝的形象和声誉。
朱棣挺身而出,目光坚定而沉着,心中则满是对航海事业的热忱与责任。他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父皇,儿臣与妙云多次深入探讨,认为航海于我大明,实乃重中之重。且不说通过海外贸易能带来丰富的物产和财富,单论开拓疆土、传播我大明之文化与声威,便意义非凡。我朝若能拥有强大的航海能力,便可与四方诸国建立紧密联系,互通有无,让天下皆知晓我大明之强盛。
就说那造船技术,若能不断改进,造出更为坚固、快速、适航的船只,便能让我大明的船队畅行无阻。比如,西洋船只在船型设计上,多采用尖底和流线型,能减少水阻,提高航行速度,其水线以下的船型多为深 v 型或球鼻艏型,这种设计在破浪时能有效降低兴波阻力,船尾还常采用方尾设计,增加航行的稳定性;而我朝传统船只平底居多,虽在近海行驶平稳,但远海航行则略显不足。所以在新船的打造上,可融合二者之长,船底适当尖翘,既能适应近海,又能在远海破浪前行。
再者,对于船帆,西洋多采用多桅多帆,诸如纵帆、横帆的搭配,可根据风向灵活调整,大大提高了受风效率。我们亦应借鉴此道,增加桅杆数量,选用坚韧且轻便的帆布,同时优化帆索系统,使船帆操控更为便捷高效。还可引入软帆技术,如百慕大帆装,提升船舶的操纵性和速度。此外,船帆的翼型设计也至关重要,通过合理的弧度和弯度,能更有效地捕捉风力。
还有,在船只结构上,强化龙骨的坚固程度,使用优质的铁钉和榫卯连接,确保船体在风浪中不松散。船舱内部的隔舱设计要科学合理,采用水密隔舱技术,既能增强船只的稳定性,又便于货物分类存放和人员活动。在船舷的结构上,可采用加强筋和肋骨的组合,提高船体的强度和抗风浪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