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大明宰相刘伯温(1/7)
说起刘伯温,大家都不陌生。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,字伯温,世称“刘青田”、“刘诚意”、“刘文成”,处州路青田县南田(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)人。元末明初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,明朝开国元勋,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之一。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、历法、兵法、性理诸书,尤精象纬之学。至顺四年(1333年)举进士。授江西高安县丞。后任江西行省职官御史、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、浙东元帅府都事、江浙行省都事、郎中等职。因遭排挤愤而辞官,回乡隐居着述。 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应朱元璋之请,至应天(今南京),任谋臣,参与机要决策。针对当时形势,提出时务十八策,被采纳,后又陆续陈策。朱元璋称帝后,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,参与制定历法、奏立军卫法。 洪武四年,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,被胡所谮,赐归乡里。洪武八年,忧愤而死。
当然,以上所描述的仅仅只是历史中的一种结局而已。然而,由于朱棣和徐妙云的穿越,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,使得所有的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刘伯温最终并没有辞去官职,也没有因为杨宪的事情而受到牵连。相反,他成为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,先后辅佐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,并最终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善终。
深秋的天空被乌云笼罩,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萧瑟。皇宫中的气氛异常凝重,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。而在朝堂之上,更是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。
在这个时刻,以智谋着称的丞相刘伯温正静静地站在自己的书房内,透过窗户,凝视着窗外飘落的黄叶。他的目光深邃而忧虑,心中如乱麻般纠结。
最近,浙东一党的胡惟庸势力日益膨胀,对刘伯温的打压越来越明显。他深深地感到,如果自己继续留在朝堂,恐怕难以逃脱胡惟庸的陷害。于是,一个辞官的念头在他心头萌生,他渴望远离这权力的旋涡,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。
第二天,刘伯温先觐见皇后娘娘,紧接着,一名宫女轻声禀报:“皇后娘娘,刘老先生求见。”他知道,现在正是关键时刻,不能有丝毫疏忽。
皇后娘娘微微颔首,表示同意,随后轻声说道:“宣刘伯温觐见吧。”宫女应了一声,转身离去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