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收入(2/4)
心!
林老太虽然没有说什么,但她知道老太太偏心。
短时间内不会怎样,时间长怕是会嫌弃。
幸好林家开了铺子,看样子需要人手,就让赵桥学机灵点,帮忙多做事。
暂时有口热饭吃就行。
夜里没有活动,一般天黑后,家里唠嗑一下,各自回房休息,毕竟油灯也是要钱的。
一直到夜晚,大家都回屋了,林向安才去父母屋子,见父母正在算钱。
家里的收入情况,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。
这也是王四顺和林秋兰没有急着数钱,而是回来后,两人私下里来算。
“爹,今日总收入多少钱?”
“我和你娘,刚刚清点了一下。1斤黄豆能出15碗豆花,剔除咱们送的,大概将近卖了400碗的样子。”
“至于豆腐、豆腐皮、豆干,1斤黄豆大概能出3斤多点,豆干和豆腐皮是新上的,少弄了些,各磨了40斤黄豆。”
也就是说200斤黄豆,大概30斤做成豆腐和豆花,40斤做成豆干,40斤做成豆腐皮,90斤做成豆腐。
“今天下来,一共收了1714个铜板,还有半两的碎银。”
林向安大概在脑海里估算了一下,两文钱一碗豆花,就是800文。
豆腐平均按照5文两斤来算,大概做了270斤。
豆腐皮和豆干平均7文两斤来算,大概做了240斤。
取个平均值,大概收入1765文。
总收入约2565文钱,也就是卖了二十五钱左右。
实际收入是2214文钱,加上送出去,大差不差。
“爹,理论和实际差不多,不算房租和人工,剔除其他成本,至少有十五钱的利润。”
哎,小本生意,利润少,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。
在古代能快速暴利的,估计只有黄和赌了。
写小说一类的压根不能考虑,毕竟现代思想浸染已久,搞不好那句话就惹了天怒。
不出名白写,出名了估计有人抠字眼。
毕竟古代,没到天怒人怨,民不聊生的时候,谁敢把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这种话挂在嘴上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