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兴化府文化街:美食美景,莆仙戏(4/7)
厚的文化底蕴,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肃然起敬。这建筑风格可是很有讲究的,从这木雕的图案到这彩绘的颜色,都有它的意义。”
不远处的长寿社吸引了他们的目光。长寿社始建于五代时期后唐长兴元年(930 年),是为感念唐代观察使陈岩之侄陈寅而建。陈寅乐善好施,享年 90 岁,故而得名 “长寿社”。传承至今,已有千余年的历史。社内香烟袅袅,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。
罗辰和陈瑞默默感受着这份宁静,罗辰感叹道:“这座长寿社历经千年风雨,依然能保存下来,实在是难得,它就像一颗历史的明珠,在兴化府文化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这社里会不会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啊,说不定是每天都吃一种神秘的美食,哈哈。”
陈瑞白了他一眼:“你就知道吃,这是文化古迹,是人们的信仰寄托。你看这建筑的布局和装饰,都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特色。”
接着,他们来到了大宗伯第。大宗伯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(1592 年),是一代帝师 —— 明神宗的老师礼部尚书陈经邦的故居。踏入故居,那精致的庭院布局、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让人目不暇及。
罗辰和陈瑞在庭院中漫步,罗辰(想象着自己是古代的公子哥,在庭院里踱步,还念着诗句):“这庭院深深深几许,我这美食肚肚饿几分啊。这要是在古代,我肯定要在这院子里摆上一桌美食,边吃边欣赏这美景。”
陈瑞(被他逗笑,又好气又好笑地说):“你就别瞎闹了,好好感受这历史文化。你看这木雕和砖雕,每一处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,这工艺水平在当时肯定是顶尖的。”
再往前走,原氏民居出现在眼前。原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,原为清代莆籍名臣彭鹏祠堂,具有明清建筑承上启下的特征。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,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罗辰和陈瑞仔细欣赏着民居的建筑特色,罗辰(指着一个奇怪的建筑装饰说):“你看这个像不像一个大鸡腿,说不定以前的人也和我一样是个吃货,把房子都修成美食的样子。”
陈瑞(笑着摇摇头):“你这想象力也太丰富了,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融合的体现,你看这屋顶的线条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