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每一步都作数(2/3)
按常理来说,就算一个五a级景区要做成开放式的,也会选择进行翻新与疏散——一切以旅游成果为重,学校迁走,旧房拆掉……
出于一位媒体人的敏锐,她意识到,这可能是个很好的题材。
于是尹秋采访起了那些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的老人。
一些老人接受了采访——年逾七十的麦麦提,告诉尹秋,他家时代居住于古城内,2009年的改造之前,一家三代都挤在几间破旧的土房子里。
“当年儿子结婚,我就想原址重建新房,可邻居们不愿意,因为很多墙是共用的,这边拆那边就塌了。”麦麦提说,“我经常看见那些口里人说上海广州那里的大城市,也有很多家庭挤在小房子里,我们这边要更挤一些,很早之前,我们这里甚至没有通水呢。”
“下雨、下雪后,我们这些街道办的人全部出动,用桶啊、盆啊什么的,帮着居民把积在巷道的水弄出去。不赶紧弄出去,就会泡坏墙体,这些墙都是用土夯的。墙坏了的话,房屋就会塌。路太窄,发生火灾,消防车进不来。”
曾在街道办任职的阿迪力,也讲述着当时的情况。
说到兴起,他干脆直接带着尹秋在古城里转了起来,一边转,一边讲述着古城的过往。
“自清末经过一次有计划地扩建后,古城基本就处于无序状态。居民独创的半街楼、过街楼,和数百条街巷纵横交错,不仅影响了采光,还让古城变得跟迷宫一样。”
他告诉尹秋,古城之外的高台民居,作为遗址公园留下的高台民居,仍可看到古城改造前的样子。
“那里有六百多座用泥巴和杨木夯成的房屋,在短短四百米长的坡上铺开,巷道最宽处仅不到十米,窄一些的地方甚至要侧身才能走过。”
“那您在改造的工作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难题呢?”尹秋问道。
“难题是有的,但是和你们那边的拆迁改造难题不一样。”阿迪力说道,“沿海地区、经济发达地区的问题,多半是钱和补偿,但我们这里不一样。当时我们给古城里的住户提了三个方案,分别是易地建楼安置、政府统建房屋主体,居民自行装修;居民自建、政府补贴。”
“对于喀什地区来说,条件是很不错的,那么遇上了什么样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