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日常捕鱼(3/4)
,其中一拿的物资最多的中年男人,说道:
“老板,不,是李主任才对,这钱是不是给多了?”
“像我们这种做临时工的,一天有18块就行了。倒也不是嫌钱多,我是怕这活干不长。”
在海上打鱼,其实跟在山上打猎差不多。
不是每个人都像李浩轩,上山打猎像是上山进货似的。
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
渔民的渔获也很不稳定。
自然灾害如台风、海啸等,常常给他们的渔船和渔具造成巨大破坏。
修复和重新购置这些设备需要耗费大量资金,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。
再者,渔民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,难以在渔业不景气时转职工厂。
常常是吃三天饿九顿。
现在有个老板邀请他们上船,还是一条柴油机的钢皮大船。
包吃包住,每个月还给36块工资,怎么听都有点不真实。
这梦太美了。
不忍太早醒过来。
见其他三人也是嫌钱多的样子,李浩轩笑了笑,道:“不多,今天过后,你们就知道了,到时候别眼红我就行。”
“不能够啊,李主任,船是您的,赚的再多,我们也不能够红您的眼啊。大家伙说是不是?”
“是,是,是。”
李浩轩若有深意,看了四人一眼,说道:“都自我介绍一下吧。”
“我是伢子。”
“我伯川。”
“潮生,他是我哥潮海。”
苏伯千听他们说的简单,补充道:“都是一条渔村的,知根知底,都是老实的渔民,熟悉海上的事。”
吃过早饭,苏伯千使船出海,李浩轩让四人都去学习学习开船。
他要求,船上的每个人对每个工种都要熟悉,一职多岗,一专多会,才能增加工作的有效时间。
伢子,伯川,潮生和潮海他们,也不想知道李浩轩是怎么想的,
看什么,做什么都老实听调。
从京海到津海的海上,蓝旗按照李浩轩的吩咐,寻找合适的鱼群。
途中发现100斤以上,500斤以下的海鱼就以蓝色闪电般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