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章 以静制动(一)(2/3)
终不敢贸然进攻,选择了退兵。这就是诸葛亮通过 “以静制动”,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,成功地化解了危机2。
在现代商业谈判中,也可以运用 “以静制动” 的策略。例如,当你与供应商谈判时,对方可能会急于达成交易,不断地向你施加压力。此时,你可以保持冷静,不急于做出回应,而是仔细分析对方的报价和条件,同时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语气。在对方说得口干舌燥、耐心逐渐耗尽的时候,你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要求,往往能够占据更有利的谈判地位。
以下是一个以静制动在商业谈判中成功应用的例子:
案例背景
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(a 公司)准备与一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(b 公司)进行谈判,以确定未来一年的采购价格和供货条款。a 公司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,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。b 公司的零部件质量较高,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声誉,但也希望能够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。
谈判过程
在谈判开始时,b 公司的代表表现得非常强势,他们提出了大幅提高价格的要求,并强调了原材料成本上涨、市场需求增加等原因。a 公司的谈判团队并没有被对方的气势所吓倒,而是选择了以静制动。
他们静静地听取了 b 公司的理由和要求,没有立即做出回应。然后,a 公司的谈判代表提出需要时间来研究和分析 b 公司的报价,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复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a 公司的谈判团队仔细分析了市场行情、竞争对手的采购价格以及自身的成本结构。他们发现,虽然原材料成本确实有所上涨,但 b 公司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。同时,a 公司也了解到,b 公司在其他客户那里也遇到了一些阻力,他们并不是处于完全强势的地位。
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,a 公司的谈判团队依然保持冷静,没有急于与 b 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谈判。他们继续观察 b 公司的动向,等待合适的时机。
过了一段时间,b 公司开始感到焦虑,因为他们没有得到 a 公司的明确回复,而且他们也担心失去 a 公司这个重要客户。于是,b 公司主动联系 a 公司,询问谈判的进展情况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