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人情世故(3)(1/2)
洪局长不曾想程余会问出这样的问题。对程余的问题颇感兴趣,一下兴奋起来。对于一个对先秦历史有着较为熟知的专家型官员,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极有乐趣。于是,娓娓道来:“先秦,可谓是英雄辈出的年代。其实,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特征,不论是和平时代,还是混乱时代,都可以造就英雄。特别是身处逆境时代中,英雄更是辈出。但要成就英雄、豪杰、青史留名、彪炳史册,可就不能只靠一腔热血,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、才学,看透他人看不透之事,想他人未曾想之事。如同在先秦历史中,商鞅、司马错、张仪、孙膑、白起、王翦、廉颇、蔺相如、毛遂、范睢等等,他们都是人中之龙。商鞅虽被冠以薄情寡义,然他一手推导的变法为秦繁荣奠定法制基础,奈何过于苛刻、薄情,最终身死,五马分尸。司马错挥师为秦拓土,得巴蜀之地,为秦东出打下了后勤的有利保障。张仪虽有人说是逞口舌之尤。其实不然,他的连横之策,为秦国扩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孙膑虽遭膑刑,而着《孙子兵法》,更有桂陵和马陵二战,打破魏军,杀魏将庞涓,使战国一代霸主魏国就此陨落,此后渐渐沦为弱国。白起大小三十余战,从无败绩,更有史料记载,战国期间仅白起领军攻城屠杀百余万人,有称白起为杀神、屠夫。可为秦大一统奠定的基础不可谓不广,可惜他不懂君心,用我们当下的话而言,就是情商太低,最终落得赐死邮亭。而王翦与白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,他的战功也不可谓不大,灭赵燕魏楚、平定六国、南征百越,然他深知君王之权威,在率举国之兵攻打楚国时,以自污而安秦王之心,后得以善终。廉颇忠勇、耿直,率性,才有负荆请罪之典故,也才会有被郭开陷害,最终沦落魏国,老死他乡。蔺相如有勇有谋,才有完璧归赵之故事,也才有三步之内威胁秦昭襄王,若不击缶,将令秦王血溅三尺,无奈秦王只得为赵王击缶。毛遂,若不自荐,即使黄金也未必能被发现。如同锥子放入米中,自难出头,若放于口袋,则容易出头。范睢睚眦必报,有气量狭小之说,可他平四贵、远交近攻为秦也作出极大贡献。特别是他此人是先忠于君而后在忠于国。若不然,他也难得秦昭襄王的青睐。诸如此类人物,大抵都有大才华,或智谋过人,或忠勇可嘉,或胸怀大道。”洪局长一口气说了诸多的话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