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 婚书(4/5)
在衙署内的一间狭小休息室内暂且凑合过夜,待天明再行其他事宜。
腊月二十六这天,阳光透过层层云雾洒向大地,给寒冷的京城带来一丝暖意。这一天,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意义非凡,因为它被视为这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大朝会。按照惯例,所有在京城任职的官员们,无论职位高低、权力大小,从理论上讲都必须前往皇宫参加此次盛大的朝会。
清晨时分,瑞门缓缓敞开,仿佛在迎接这一年一度的重要时刻。崇祯帝身着华丽龙袍,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,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。而大殿之下,文臣武将们则整齐地分列于两侧,他们身着鲜艳的官服,手持笏板,神情肃穆。
由于此次朝会规模空前庞大,参与人数众多,以至于队伍长得令人咋舌。从宫殿内一直延伸到门外,一眼望去根本无法估量其长度。这些官员们有的低声交谈,交流着彼此对过去一年朝政的看法;有的则神色紧张,暗自思忖着如何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。
首先,崇祯皇帝开始发言。他声音洪亮,中气十足,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的发展情况,以及各个部门所取得的政绩。在谈到成绩时,他着重表扬了张好古所领导的两个新兴部门,称赞他们在推动改革、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。总的来说,整个大明王朝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、蒸蒸日上的景象。
紧接着,内阁首辅周延儒走上前来,向皇帝和众大臣作了一份详尽的报告。这份报告与崇祯帝之前所说大致相同,但在细节上更为具体深入。他不仅列举了各项数据和实例来支撑观点,还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。
接下来便是六部各位尚书依次发言。在这六部之中,礼部、吏部、兵部、户部以及刑部所表达的意思与往些年相比并无太大差异。然而,唯有工部的张凤翔尚书显得格外兴奋,他神采飞扬,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大一通。究其原因,原来是张好古的那两个衙门是挂靠在工部名下的。如此一来,兵部众人的脸色可就不太好看了。毕竟邮政司原本隶属于兵部,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持驿站的运作。这不仅使得兵部的资金变得紧张起来,而且还很容易得罪人。可不就是这样嘛!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在途经驿站时,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周到的服务和伺候,那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