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金刚藤(1/8)
金刚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以下是金刚藤单一味药的六例用法用量:
煎剂
取金刚藤30-60克,洗净后切碎,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,然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-40分钟,取汁分2-3次温服,可用于治疗妇科炎症、风湿痹痛等。
泡酒
通常用金刚藤100-200克,洗净晾干后切碎,放入1000-1500毫升的白酒中,密封浸泡15-30天。每日可饮用15-30毫升,分1-2次饮用,能起到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等作用,适用于关节疼痛、跌打损伤等。
研末冲服
将金刚藤干燥后研成细粉,每次取3-6克,用温开水冲服,每天2-3次。可用于治疗一些体内有瘀血、肿痛等情况。
外用洗剂
取金刚藤50-100克,加水适量煎煮20-30分钟,过滤取汁。待药液温度适宜时,可用于清洗患处,如皮肤瘙痒、湿疹、痈肿疮毒等,可起到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痒的作用。
外用捣敷
新鲜金刚藤适量,洗净后捣烂成泥状,直接敷于患处,如跌打损伤导致的肿痛部位,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,一般每天换药1-2次。
制成膏剂
取适量金刚藤,经提取、浓缩等工艺制成膏剂。一般每次取适量膏剂涂抹于疼痛或不适部位,然后轻轻按摩至吸收,每日可涂抹2-3次,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、肌肉劳损等。
金刚藤:传统中药瑰宝的全面解析
一、中药别名
金刚藤,学名菝葜,在民间有着众多形象生动的别名,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域的广泛认知和多样用途。它被称为“铁菱角”,这个名字源于其根茎坚硬如铁,形状多角,恰似菱角一般,生动地描绘出其根茎的形态特征;“马加勒”是部分地区的独特叫法,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;“筋骨柱子”则强调了它在治疗筋骨疾病方面的显着功效,仿佛服用后能让筋骨如同柱子般强健有力;“红灯果”则是从果实的外观特点出发,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现鲜艳的红色,宛如一盏盏红灯笼,故而得名。这些别名不仅是各地人民对金刚藤的独特称呼,更是承载了当地的文化和对这味中药的认知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