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土茯苓大作用(3/7)
外用或内服均可治疗痈肿疮毒。将土茯苓研末,水调敷患处,或与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等配伍煎汤内服。取土茯苓30克,金银花15克,连翘10克,蒲公英15克,加水煎煮。土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、消炎作用,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病菌的生长,促进炎症的消退,加速疮毒的愈合。
筋骨疼痛:因湿热蕴结、经络阻滞导致的筋骨疼痛,土茯苓可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。与防己、薏苡仁、蚕沙、秦艽等配伍,如宣痹汤加土茯苓。一般取土茯苓30克,防己10克,薏苡仁30克,蚕沙10克,秦艽10克,加水煎煮。土茯苓能够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消除湿热之邪对筋骨的侵袭,从而缓解疼痛。
瘰疬:土茯苓对瘰疬(即颈部淋巴结结核)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可与夏枯草、浙贝母、玄参、牡蛎等配伍,软坚散结,清热解毒。取土茯苓30克,夏枯草15克,浙贝母10克,玄参15克,牡蛎30克,加水煎煮。土茯苓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,增强抵抗力,同时发挥其解毒作用,有助于消除瘰疬。
抗肿瘤:现代研究发现,土茯苓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。虽然不能单独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,但可辅助治疗肿瘤,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,能减轻化疗的副作用,提高机体的耐受力。土茯苓中的多糖、皂苷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,诱导肿瘤细胞凋亡,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提高对肿瘤的抵抗力。
降尿酸:土茯苓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它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,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。可与萆薢、车前子、牛膝等配伍,增强利湿泄浊的功效。取土茯苓30克,萆薢15克,车前子15克,牛膝10克,加水煎煮。土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,促进尿酸的排泄,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,缓解痛风症状。
健脾益胃:土茯苓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,对于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有一定的调理功效。可与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等配伍,如四君子汤加土茯苓。取土茯苓30克,党参15克,白术15克,茯苓15克,山药30克,加水煎煮。土茯苓能够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脾胃的功能,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。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