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山大黄胃火疗牙疼(4/4)
加重脾胃虚寒症状,不宜使用。
体质虚弱者慎用:体质虚弱、气血不足之人,使用山大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正气,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。
七、炮制方法
生大黄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或块,晾干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,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之力较强,多用于实证、热证。
酒大黄:取大黄片或块,用黄酒喷淋拌匀,稍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干,色泽加深,取出晾凉。每100千克大黄,用黄酒10千克。酒大黄借助酒的升提之性,引药上行,可清上焦实热,如用于治疗目赤肿痛、牙龈肿痛等。
熟大黄:取大黄片或块,用黄酒拌匀,闷润至酒被吸尽,装入炖药罐内或适宜容器内,密闭,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,取出,干燥。每100千克大黄,用黄酒30千克。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,减轻了大黄的苦寒之性,增强了活血化瘀作用,可用于瘀血症。
大黄炭:取大黄片或块,置炒制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黑色,内部焦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熄灭火星,取出晾干。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,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,可用于血热出血症。
八、用途科学依据
现代科学研究表明,山大黄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,如大黄酸、大黄素、芦荟大黄素、大黄酚、大黄素甲醚等,这些成分是其发挥药用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。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肠道蠕动,促进排便,解释了其泻下通便的作用;具有抗菌、抗炎、抗氧化等作用,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、炎症反应,也为其清热泻火、解毒消痈等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同时,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能改善血液流变学,这与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瘀血症相契合。此外,研究还发现其对血脂代谢有调节作用,为其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山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,以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在中医临床及食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其使用方法、剂量及禁忌,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用价值,让这一药用瑰宝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