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山大黄胃火疗牙疼(3/4)
- 10克,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,减轻黄疸症状。
解毒消痈:外用可治疗热毒疮疡、烧烫伤等。将山大黄研末,用醋或蜂蜜调成糊状,外敷患处,可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。对于轻度烧烫伤,用山大黄粉适量,调麻油涂抹,能缓解疼痛,促进创面愈合。
治疗痢疾:对于湿热痢疾,里急后重,可与木香、黄连等配伍,如香连丸加大黄,能清热燥湿,行气止痛,缓解痢疾症状。山大黄用量根据病情一般为3 - 9克。
治疗水肿:在一些水肿实证中,可利用其泻下作用,使水湿之邪从大便而去。常与茯苓、泽泻、牵牛子等配伍,如舟车丸中的大黄,可协助利水消肿。山大黄用量需根据水肿程度和患者体质调整,一般为3 - 10克。
治疗跌打损伤:山大黄能活血化瘀,对于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,可将山大黄研末,用酒调敷患处,或与乳香、没药等配伍内服,以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如复元活血汤中,山大黄与其他药物协同,治疗跌打损伤后的瘀血停滞。
治疗高脂血症:现代研究发现,山大黄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。可单味制成片剂或与其他降血脂药物配伍使用。临床常用剂量为3 - 6克,可根据血脂情况调整,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,改善血脂代谢。
六、食疗配伍与禁忌
(一)食疗配伍
山大黄蜂蜜饮:山大黄3克,用开水冲泡,待水温稍凉后加入适量蜂蜜。有清热润肠的作用,适合便秘且伴有内热的人群。蜂蜜能缓和山大黄的苦寒之性,同时增强润肠功效。
山大黄绿豆粥:山大黄5克,绿豆50克,大米100克。先将绿豆浸泡,然后与大米一起煮粥,粥快熟时加入山大黄(用纱布包好),再煮10 - 15分钟,取出药包。可清热解暑、解毒通便,适用于夏季暑热烦渴、便秘者。
(二)禁忌
孕妇禁用:山大黄有较强的泻下和活血化瘀作用,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或早产,所以孕妇应绝对禁用。
月经期慎用:经期女性使用山大黄,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等月经紊乱情况,故应谨慎使用。
脾胃虚寒者禁用:山大黄苦寒,易伤脾胃阳气,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使用会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