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艾草:百草之王(3/6)
祛湿止痒:对于湿疹、疥癣等皮肤疾病,因湿邪所致的瘙痒症状,艾草有良好的祛湿止痒效果。通过外用熏洗或敷贴,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,发挥疗效。
平喘镇咳祛痰: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,能缓解支气管痉挛,从而起到平喘的作用,同时还有一定的镇咳和祛痰功效,对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抗菌抗病毒:艾草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,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流感病毒等。在室内进行艾叶熏蒸,可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,预防呼吸道传染病。
调节免疫:研究发现,艾草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提高人体的抵抗力,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,促进免疫因子的分泌。
四、使用方法及治疗举例
内服
- 煎汤:取艾叶5 - 10克,加入适量清水,浸泡30分钟后,大火煮开,再小火煎煮15 - 20分钟,去渣取汁。可用于治疗虚寒性月经不调、痛经等。例如,对于经期小腹冷痛、月经量少且色暗有血块的女性,可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艾叶汤,连续服用3 - 5天,能起到温经散寒、活血调经的作用。
- 泡茶:将干艾叶3 - 5克放入杯中,用沸水冲泡,焖泡5 - 10分钟后饮用。可加入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。艾叶茶具有温经止血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适合经期受寒引起腹痛、月经不调的女性。但需注意,阴虚血热者不宜饮用。
- 艾叶煮鸡蛋:用艾叶10 - 15克,鸡蛋2 - 3个。将艾叶洗净,与鸡蛋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煮熟。吃蛋喝汤,每周2 - 3次。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、安胎的作用,适用于宫寒所致的月经不调、胎动不安等人群。
- 制作艾糍食用:将艾叶洗净,焯水后打成泥状,与糯米粉、糖等混合,制成艾糍。艾糍不仅口感软糯,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,可温经散寒、健脾暖胃。一般每周食用2 - 3次,每次2 - 3个。
外用
- 艾灸:艾条艾灸时,将艾条点燃,距离皮肤2 - 3厘米,进行温和灸,每次15 - 30分钟,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;艾炷灸时,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