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莽草:多面的药用植物(2/5)
呈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6-15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两面均无毛,表面深绿色,有光泽,背面淡绿色。花单生叶腋,花梗长约1厘米,花被片10-15枚,呈红紫色,椭圆形,大小不等。果实为蓇葖果,由多个小果组成,呈八角形,直径约2厘米,成熟时红棕色。
归经
莽草归肝、肾经。《本草经疏》中记载:“莽草辛温,性善杀鱼鼠虫蛇,故为治风痹惊痫杀毒之要药。”其辛散温通,能入肝经以祛风通络,入肾经以散寒止痛。
产地与分布
莽草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,如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多生长于山地、丘陵及山谷林下。
形态与特征
莽草的植株通常较为直立,树冠呈圆形或椭圆形。其叶为单叶互生,叶片较厚,表面光滑。花呈红紫色,花瓣呈长椭圆形,花蕊呈黄色。果实为蓇葖果,成熟时呈红棕色,果形独特,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。
用法及注意事项
用法
内服:煎汤,1-3克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注意事项
莽草有毒,内服宜慎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莽草有毒,食之令人迷罔。”
孕妇忌服。
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用,以免发生不良反应。
功效与作用
祛风通络
莽草能祛风除湿,通络止痛,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《千金方》中记载:“莽草汤,治风毒攻手足肿疼,或不仁拘急。”
消肿止痛
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痈肿疮毒等。《本草图经》中记载:“莽草治头风攻目,肿痒。”
杀虫止痒
对多种寄生虫有驱杀作用,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、疥癣等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莽草煎汤浴之,治诸疮。”
抗炎抗菌
具有一定的抗炎、抗菌作用,对多种细菌、病毒有抑制作用。
十个附方
1 治风湿痹痛
组成:莽草、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>